“减负”背景下话作业(2):只有书面作业才算作业吗?——谈作业的内涵和类型
来源: 《基础教育思考者》公众号 作者: 高山里
阅读: 640 时间: 2022-10-19 08:21:13 12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作业一直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话题,其中,作业负担过重是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我国提出“减负”差不多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教育部发布了第一份“减负”文件《关于减轻中小学过重负担的指示》,随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出台一个文件,1985年至今,教育部发布“减负令”超过50次,每年平均出台1.5个“减负”政策。2018年出台了堪称中国教育史上最严“减负令30条”。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小学“减负”至今近70年,减负的结果并不尽人意,陷入“不断减负——不断颁布减负政策”的循环怪圈,“减负”成了“打不死的小强”。笔者认为,中小小学教师有必要深入了解有关作业的一些基本问题。


01

作业的内涵


作业在国外最早出现在德国的学校。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Herbart )的教育思想逐渐的影响着欧洲学校,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倡学生在课后运用和实践所学知识,这项工作被推广到家里进行,以留下更多时间在学校课堂搞教学,家庭作业因而成了课内学习的继续。

作业( homework )原指工人在下班之后、工厂外要完成的工作任务( Walberg & Paschal ,1995)。应用到教育领域,则指学生在课外的学习,或指学生不在教师直接监督下进行的学习( Devine ,1987)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作业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根本上具有以独立作业的方法来巩固学生的知识,并使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完善化的使命” 。

在我国,“作业”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文献《管子.轻重丁》,“行令半岁,万民闻之,舍其作业,而为困京以藏寂栗五谷者过半”,此处的“作业”指“日常生产活动”,与现代文中的“作业”有所差别,与《辞海》中对作业的解释(“作业”是“为了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类似。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中,就有关于作业的言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其中,“正业”即正式的课程,“居学”则指学生休息时的课外作业,既包括学生在业余时间应该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即指广义上的课程或作业,也包括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即课外作业。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教育类工具书对作业的界定大多采用凯勒夫的作业观。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对“课外作业”的界定是:也称家庭作业。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上课以外的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课后的练习、作业或实习是上课的延续,通过各种类型的课外作业,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够更加巩固与完善。

《中国教育百科全书》对“作业”一词的解释是:学生为完成学习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分为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两种;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继续,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作业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与创造才能的途径,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并对课外作业做了以下补充:(1)课外作业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自行设计或选择的内容;(2)课外作业不完全是书后练习;(3)课外作业可以是有关课程的学习活动,也可以是超越课程之外的学习活动。显然,上述有关作业概念的界定强调的都是比较单一的知识技能训练的目的观以及独立作业的形式,这种作业观对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技能确实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它把“巩固学生的知识,并使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完善化”作为学生家庭作业的唯一目的,且过分强调“独立作业”的作业形式,却使作业异化成了内容抽象、重复、枯燥,外在于学生、远离了现实生活、学生被迫完成的苦役和负担,甚至成为教师延长课堂教学时间、教学管理和惩罚学生的手段。

《教育大辞典》中“家庭作业”的定义为:“根据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一般认为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助于巩固和完善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技能,并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台湾学者陈龙安在《创造性思维与教学》中,认为作业是指学生在学校或者家中所做的各种课程,并指出“作”就是创作,本身具有“鼓励”、“进行”的含义;“业”,一种工作或学习的过程。所以,“作业”具有创造性的学习过程或创造性工作的本质。

库柏等研究人员将作业的概念内涵定义为:“由学校老师布置的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任务。”

我国学者朱仲敏在《美国中小学家庭目的定位研究》一文中,从安排作业主体、完成作业时间和作业功能三个方面,指出“作业是教师设计的,由学生在家里完成的一种学习任务。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

王月芬(2015)认为课外作业往往是作为课堂学习的继续,常用来巩固、消化、理解或迁移课上已学过的知识,是课堂教学工作的延续,是教学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丰认为,作业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承载学习内容,体现学习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的任务。

也有学者认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窗口”。一般而言,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了解学情、完善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根据上述研究者对作业的理解,作业具有三个共同特征:一是业与课内内容关系密切,是课内的延续和补充;二是作业要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完成;三是作业具有强制性的属性。有些研究者强调作业含有“创作”的功能,既然是创作的过程,那么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作业又是工作或学习的过程,作业不仅仅强调结果,写作业的过程也应该被教师和研究者关注。


02

作业内容与类型


夸美纽斯、杜威、克伯屈等国外教育家、思想家,绝大多数都倾向于作业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杜威提倡主动性的作业、有用的作业。主动作业有着丰富的领域,除了手工、劳动、游戏和竞技外,还有户外短途旅行,园艺,烹饪,缝纫,印刷,绘画,唱歌,演剧,讲故事,书写等具有社会目的的作业。

奥斯博姆( Osborn )从作业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方面,指出“作业中应保持足够比例的,与当前学习内容有关的知识;还应保持一定比例的,对学过内容的系统复习的知识;作业应体现学习内容中的要点。为需要增加练习的学生提供额外作业;避免耍小聪明的,无多大作用的,费事又费时的作业;布置作业时应附带说明目的。”

英国中小学课程作业主要有四种:一是实践作业;二是书面作业;三是口头、听力作业;四是表演作业。

利和皮瑞特通过研究发现,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主要分为四类:一是练习型,这是最常见的作业类型;二是准备型,为学生学习新课做准备;三是扩展型,学生超出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将新技能和观念迁移到新情境;四是创造性,给学生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不同国外学者对作业的分类如下表所示:

提出者
分类依据
类     型
库珀
作业的作用
练习型、预习型、扩展型、综合型
英国
作业的形式
实践类作业、书面作业、口头作业、表演类
利和皮瑞特
作业的作用
练习型、准备型、扩展型、创造型
迪茨和库特
作业的作用
巩固类、扩展类、知识技能系统化作业、运用型作业、解决问题作业、介绍新课题作业

国外强调不同类型作业的协调配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作业要贴近生活、新颖生动、布置多样化的作业,同时注意留创造性的家庭作业,如美国的生活性的家庭作业,日本布置的“自己准备物品去郊游”、“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等。

我国学者任宝贵认为,课外作业可以是传统的书面练习、阅读、背诵,可以是社会调查、观察、实验研究,也可以是看电影、听音乐、帮家长做家务等。

罗建和提出,将课外作业分为感悟生活的课外作业和交互式的课外作业,为作业分类的做出进一步拓展。教师布置的作业应该“难易结合”和“难易适中” 

赵天、余本祜认为作业分为四类:一是阅读作业,如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和各种课外读物等;二是口头作业,如口答、复述、朗读、背诵、解释等;三是书面作业,如书面回答、演算习题、作文、绘制图表等;四是实际作业 ,如实验、实地测量、社会调查、各种技能的训练等。

霍启红、康红芹提出了有助于改善亲子之间关系的“亲情作业"、加强师生情感交流的“日记作业”、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仰俯(仰卧起坐、俯卧撑)作业“和“病历”作业(给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布置的、旨在通过心理病历的形式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合作作业”和“创新作业"。

贺静雷针对科学家庭作业提出了开放性的家庭作业类型,即观察型、试验型、制作型、探究型、调查型、阅读型、写作型。王增云提出了设置操作型作业、欣赏型作业、拓展型作业、合作型作业、创新型作业以及亲情作业。邵建胜根据难易程度而提出了必作题、选作题、挑战题。

以上研究虽然对家庭作业类型没有给出系统科学的划分,但是为我们拓宽作业的范围提供了很好的典范,并打破了传统文本式作业的思维框架,教育者可以举一反三地去探索更多家庭作业的类型。

笔者认为,按照不同的标准,作业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作业分类依据
作业类型
按作业的功能
巩固型作业、拓展型作业、综合实践型作业
按作业的时间 课前作业、课堂作业、课外作业
按作业的形式
主要有书面(笔答)、阅读、口头、实践作业(制作(动手)作业,如地图、模型等;设计作业,如图表、图案和问卷等的设计;活动作业、如讨论、报告、调查、实验等;研究作业,如实验、计划、比较、专题研究等)
按作业的题型
主要有客观题(判断、单项或多项选择、填空、确定对应项等)、主观题(问答题、材料题、解析题、应用题等)
按作业的目的意图 亲情作业、日记作业、俯仰作业、合作作业、创新作业等


作业的内涵与作业类型给中小学教师的启示是:我们必须突破长期以来我们对作业内涵固有思维定式——作业即书面作业。如“减负”文件规定,小学1-3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笔者的理解是,不布置重复性、机械性的笔头(书面)作业。那么,老师可不可以布置一些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其他作业呢?笔者认为,这是完全可以的,也是不容置疑的。譬如让学生玩玩益智游戏、跳绳XX个、观看《动物世界》或电影、阅读一篇童话故事、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等。总之,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认识作业,用学生喜欢的、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方式布置作业。

点赞是一种美德
12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