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光进:以先人后事“六个转变”引领普通高中深度变革
作者: 井光进
阅读: 331 时间: 2023-01-13 15:54:11 1

在新高考背景下,推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有效实施和育人方式转变,需要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突出制度机制创新。这其中,以先人后事理念,引发与普通高中发展紧密相关的六个方面人的因素转变,来推动深度变革,是一条可行路径。当然,人是复杂变量,改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特别是高中阶段,实施人事制度改革尤为谨慎,需要不断探索,需要宽松氛围。


从当前情况来看,大部分地区的高中教育正在发生变化。第一,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的背景下,普通高中正在向我们期待的样态转型。但是与社会的期待和与教育发展的速度相比,需要继续加快改变的速度。新高考是一项深刻的变革,实施这么多年以来,学校和教师如何应对,家长和社会如何看待,孩子的学习方式如何来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目标。但是,一说起提高教育质量,好多普通高中从实践上又选择了走回头路,又选择了原来非常擅长的加班加点、考试、满堂灌这些传统的老路子。从基层的视角看,规范办学的压力越来越大了。第三,普通高中学位紧缺的时代基本上已经过去了,至少不再那么稀缺。各地的高中优质学位都在扩增,加之职业教育的高质量、融合型发展,以及规范民办义务教育之后,好多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选择扩大高中阶段招生。高中学位不再紧缺的时代,未来的高中学校应该往哪里走?靠什么赢得竞争?推动普通高中深度改革,应该充分考虑上述变化。


潍坊市作为普通高中“双新”改革的国家级示范区,坚持先人后事,以制度创新推动高中校长、高中教师、高中班主任和高中学生家长、高中教研员以及教育行政干部,这六个主体要素的转型升级,来实现整个高中阶段育人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当然,高质量的高中教育,首先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充分体现个别化、差异化,促进每一位高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第二是质量提高,没有高质量难以支撑高中教学的认可度。三是办学要规范,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四是社会要满意,办好人民满意的高中学校。高质量是新时代的新要求,不是重走唯成绩、唯升学的“回头路”。


第一,从高中校长的角度来讲,要从追求控制力、领导力向影响力、行动力转变。对高中校长这个岗位,大家都很熟悉,做高中校长特别不容易。因为高中学校摊子很大、学生很多、社会关注度很高。从常态来看,日常管理的任务确实很重。高中校长实现管理的转型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从把控局面向多元共治转变。由于高中学校摊子大、办学挑战多,所以很多高中校长首先追求的是管控,能够到边到沿地把控学校运行,体现强有力的领导。这当然很重要。但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一步,而应持续推动高中校长从管控型、领导型阶段向治理型、行动型转变。高中教育和义务教育相比,最大的区别,可能在于更强调质量导向,所以办学方式更加体现效率,日常行为更为单项或者单纯。但怎么来实现多元参与,更多的倾听老师的声音、家长的声音、社会的声音,从把控局面向多元共治来转变,需要高中校长来更好思考。


第二,从行政领导力向行动影响力转变。不是说领导力不重要,其实影响力也是领导力的体现。之所以提出这一转变,是从教师的视角来看,大家期待的还是校长如何有效实施影响力,而不是单一强化的行政力量。比如,我们经常提到课程领导力,即校长如何有效领导教学。从普通高中的实践来看,存在的问题是,在课程领导力、课程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学校的导向和教师真正在践行层面的做法存在脱节。学校层面追求的价值观、追求的课程改革,怎么来真正落到教师的课堂上,需要高中校长更多的实际引导,采取更多实实在在的行动,从领导教学转向影响教师,让教师发自内心地发生改变,而不是强化行政推动。


第三,从规划理念到示范引导转变。愿景规划非常重要,用理念、规划来引导学校的发展,是一种智慧。但对高中学校来讲,师生还是期待校长能够更多体现在行动上,亲自示范、亲自上手,以极高的专业修为,当教师的教师。


第四,从管理体制向治理体系来转变。作为一位高中校长,应更多更充分的考虑,如何从管控型、执行型的管理制度向更多纬度、更丰富样态、扁平化等方面来改变,最终实现高中的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高中学校实现特色化的同时,还要逐步实现办学的品牌化,用品牌在整个社会上赢得应有的尊重和认可。


从机制上看,要通过不断深化校长职级制改革,来保障上述转变。一个是,对高中校长职级的评定,健全高中校长职级评定评价体系,用评价引领高中校长向治理型转变,实现治校育人能力的提升。第二个是,建立校长个人成长的梯次体系,从后备校长、到胜任型、到示范型、到领军型搭建平台。遴选部分优秀高中校长作为领军型校长,充分发挥带动作用。选拔一批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作为高中校长的后备人才,强化对治理能力和育人方式转型的培养培训。


另外,普通高中学校往哪里转型,需要一个科学详细、比较具体的评价方案来引领,需要一整套对双新改革示范高中学校的评价指标体系。这套评价体系涵盖六个方面的要素,为普通高中转型发展提供参照:一是办学理念,学校要有正确的办学理念,这是方向,也是前置要求。二是课程实施,首先要开齐开全开好课程,然后根据选课走班的实践,丰富课程样态。三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也很重要,高中学校的办学水平根本体现在课堂上,体现课堂教学效能上。四是育人质量,这是一所高中学校的核心所在。五是条件保障,包括教师队伍建设、人财物资源的保障等。六是规范办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导向。当然,这个评价体系之上,还要有个对区域教育总体的评价体系,引导整个区域,特别是党委、政府要追求“轻负优质”绿色生态,而不是唯升学、唯分数,这是前提。


第二,从高中教师的角度来讲,要从讲授型、控制型向高素质、创新型转变。现在大家都在讲,要从教走向学。那首先就要梳理明白怎么叫教、怎么叫学,从教走向学,最显性的样态是什么,最根本的呈现是什么、体现在学生身上是什么等具体问题。现在常态的高中课堂,更多还是讲授型、控制型,教师不敢放手、不知道怎么放手、拿不准从哪里放手。这确实亟需点上突破,以点带面,推动高中教师向高素质和创新型转型。


现在的高中教师遇到了很多的挑战,方方面面有很多。其中更重要的、比较聚焦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成长多元化。以前我们的高中学生,就是义务教育阶段结束、中考择优之后送到高中学校,其知识来源大部分是课堂、教材学习。但是现在孩子接触知识的机会、能力、空间是泛在的、多元化的,每个孩子成长的渠道都是不一样的。尽管经过了中考的筛选,但每个孩子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也是迥异的。以往,我们看到某一名孩子学习好,往往其他各科成绩都很好,很均衡。但是现在,有些孩子各个学科之间不均衡、差异化的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而且很多优秀孩子在某一学科上具有超常的能力,我们怎么来满足这些成长多元化、特征鲜明的新高中学生?这是高中学校和教师需要考虑的。


二是学习方式多样化。原来的学生,基本靠教师课堂讲授和教师的引导来提高成绩。现在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都分布在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身边,并且很多家长都已经是学习型家长,为孩子们提供了更丰富、更个性的学习支持,这怎么来应对?如何让更多的学习资源有序进入校园、进入班级,放手让孩子去选择?又如何让孩子们学会选择最恰当的学习方式?


三是育人体系贯通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强调初高衔接。现在义务教育新课标,又强调九年一贯育人体系。这与新高考改革和创新拔尖人才培养要求等高度契合。那么,在强化育人体系贯通化的背景下,我们的高中教师应该怎么来做?如何在更长的育人链条上看教育、当老师?


四是跨学科融合学习。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都是靠跨学科融合获取的。基于学科教学而设置的教师,下步怎么来应对跨学科学习方式的转变?既要将本学科的本位充分体现到学生身上,又要主动融入跨学科育人,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所以我们需要高素质的高中教师。这种高素质,一方面体现在情怀更深、专业更优。高中教师应该更懂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有更深的理论功底和很强的学科思维,会精准育人,在评价方式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另一方面,高中教师要格局更大、心态更好。高中三年是对孩子人生影响最大的三年。高中教师要做到“立足高中往前看、立足高中往后看、立足高中往外看”。立足高中往前看,就要科学精准分析学情,给每个孩子最适合的教育。立足高中往后看,就要弄清大学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们要怎样让高中学子更适合大学需要?立足高中往外看,就要看清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回过头来看如何培养高中孩子。另外,高中教师压力确实很大,所以需要更好的心态。在繁杂的教学育人事务之外,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


再一个就是创新型。我们发现,从高中学生的学业成绩来看,需要聚焦“两个三”。第一个“三”是,学生学习的动机、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毅力。抓好这三个方面,是学生提高成绩的基本方式。高中教师要研究如何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上创新,如何在改进学生学习方法上创新,如何在持续地保持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的毅力上创新。


第二个“三”,就是要调适好三个关系。一个是师生关系,一个是亲子关系,一个是同伴关系。同伴关系非常重要,因为高中学生处在青春期,同伴关系的变化可能会极大地影响到学业成绩。师生关系更加重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家校关系也是教师应当重点关注的。


如何调动高中教师自觉自发实现这种转型?我们通过实施教师“三定三聘三评”改革,来建立起普通高中教师一整套的动力机制。首先,给每一所高中学校核定编制总量,核定职称岗位总量,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其次,由学校来进行相应的聘任。一是聘任工作岗位,二是聘任职称岗位,三是聘任层级岗位。第三,评价教师的师德素养、业绩表现、专业水平。通过“三定三聘三评”改革,激发教师队伍内在活力和追求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除此之外,要特别突出对高中青年教师的关心关爱。青年教师的需求是很丰富的,包括学习有资源、授课有指导、育人有帮助、交流有平台、展示有舞台、政策有解读、生活有关怀、成绩有认同、创新有鼓励、公平有保障等,应当逐条逐项抓好落实。一所学校对青年教师的态度,体现着这所学校的情怀和品质。


第三,从高中班主任的角度来讲,要从督促型、事务型向导师型、激励型转变。班主任队伍确实特别重要,高中的班主任更是如此。因为高中学校大部分孩子都是寄宿制,孩子们长期在学校,班主任的作用、力量发挥更加重要。


传统的高中班主任,主要职责是组织活动、督促学习、加强管理。还要负责一些诸如提醒学杂费收缴、安全事项宣传、主题班会等,这都是一些事务性工作,是一位优秀的事务型班主任应当做好的。但如何转向导师型和激励型,既需要能力提升,也需要制度跟进。实际上,高中学校班主任的工作是千头万绪的,不仅是班级秩序的管理者、日常事务的督促者,还是班级文化的设计者、同伴关系的调适者、生涯规划的指导者、主题活动的组织者,家校沟通的联络者等等,涉及校情、教情、学情、家情,事关学校大局。


比如,高中班主任要强化家校沟通,而每一位家长都是不一样的,这需要精准切入、有效链接的能力。还要调适学生心理动态,而每位学生的心理是随时波动、不断变化的。还要营建科学健康的学生之间的同伴关系,而每位学生的个性也是不一样的。此外,班主任还要沟通协调学科教师的关系,形成教学育人上的合力,这需要极强的沟通协调能力。诸如打造教室文化、设计学生活动、指导生涯规划……这些无一不需要极高的专业修养和丰富的工作实践。所以选课走班背景下,高中班主任的配备选聘、职责与任务、待遇与权利、培养与培训、考核与奖惩等,都面临新的挑战,需要制度机制创新。


因此,加强高中班主任队伍建设,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引起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匹配更多的资源和制度,共同形成从事班主任有待遇、有地位、有前景,营造优秀教师都来争当班主任的良好氛围。


第四,从高中学生家长的角度来讲,要从保障型、反向型向协同型、智慧型转变。高中学生家长也很重要。义务教育学段普遍很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家长的参与。高中学校大部分是寄宿制,在寄宿制的背景下,如何凝聚高中学生家长的合力?每周甚至是双周才能回家一次的短暂相聚,如何让家长来发挥正向的激励而不是反向拉低?良好的亲子关系对高中学业质量的影响绝不能忽视。如何让高中家长向协同型和智慧型来转变,是普通高中必不缺失的一项工作。


从日常来看,我们的高中家长大多分为这样几个类别:一是过度保障型。即所有的事项都替孩子想到,事无巨细地来代替完成,让孩子“一心只读圣贤书”。二是放手不管型。认为孩子已经上了高中了,马上要高考了,学校抓得很紧。孩子学习是学校和教师的事,完全丢到学校不管不问。三是唠叨指责型。每次见面都要批评自己的孩子、赞誉别人的孩子,让学生深受打击。四是层层加码型。高中孩子在学校已经压力很大了,作为家长再往上加码,增加作业、增加培训等,置孩子的身心健康于不顾。因此,对于各种类型的家长,我们怎么求得一种协同和认同,怎么让他们按照科学的育人规律来保障高中孩子身心健康,需要认真研究。


寄宿制高中学校每次家长与学生短暂的相聚,家长应该怎么做,应引起高中学校高度重视。因为,我们同样需要协同型、有智慧、善激励的家长。


所以,我们要建好高中家长学校,实现每一所高中学校的家庭教育都能有队伍、有组织、有评价、有课程。高中学校至少应确定一名校级干部担任家长学校的负责人,从学校内部统筹部分育人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的教师加入家长学校担任指导教师。针对不同的家长群体,开发丰富的家长课程,精准施教。对家庭教育开展情况,要建立评价机制,真正落到实处。


第五,从高中教研员的角度来讲,要从评价型、指导型向共生型、导引型转变。高中阶段教研员队伍非常重要。这些教研员都是从优秀教师中选拔的精英,都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在推动高中教育深度变革的背景下,高中教研员应该怎么做?从实践来看,现在很多高中教研员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入校评价、入课堂听课评课、组织考试命题,再就是按学生考试成绩给高中学校排名并进行分析等具体事务上,需要向共生型、导引型转变。


比如,现在高中学校普遍采用“导学案”来组织教学。但是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之后,教材中丰富的情景、翔实的案例、学科之间融合的要素等,在很多学校的导学案中见不到踪影。导学案的编制过于导向考试化。如何让导学案与新课程新教材更好结合,需要高中教研员有作为。再是,我们倡导从教走向学,如何来实现?需要有可行的路径和实践样态的案例。这些都需要教研员来引领、示范。


新时代的高中教研员首先应该是共生型。要与教师共同做课题、做项目,应该是教师日常教学和校本教研的同行者,是教师的朋友、教师的教师、教师的知心人和引路人。高中教研员还要承担导引者的角色,就是既要指导教师改进教学,还要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每一门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有哪些路径来实施?作为高中教师,应当如何去做?这些都需要高中教研员提供答案。


因此,应当对教研机构的设置、教研员的职责、教研队伍的加强、专业标准的落实,以及一些关键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和落实的举措。更加重视和突出高中教研员队伍建设,提升教研员的素养和引领能力,并建立激励机制让教研员更好发挥作用,是促进高中教育深度变革的重要渠道。


第六,从教育行政干部的角度来讲,要从重考核、重规范向重保障、重创新来转变。教育行政部门与高中学校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重考核、重规范,在加强对高中学校育人质量的考核评价和促进规范办学上开展工作。在“双新”改革背景下,我们感觉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更多转向对高中办学的保障和激励,转向对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引领和带动。如果教育管理方式不转型,高中学校就要浪费大量本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时间来准备各种考核、各种评价、各种检查。而且这些检查和评价,往往与推动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是正相关的。作为教育行政行政部门,应当转变为制度的设计者、平台的搭建者、程序的监督者和办学的保障者。设计更多激励高中自主发展的制度,搭建更多让普通高中教师成长成才的平台,监督普通高中日常办学规范,并满足治校办学的资源需求。


所以,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干部,助力高中变革,就应更好研究四个方面:一是上级政策的转化。要深入研究如何把党和国家的育人要求转化成每一所高中学校生动的实践。二是现有资源的统筹。各种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教师编制标准、资源配备要求等都很明确,如何有效统筹实现效益最大化。三是制度机制的创新。设计更多推动普通高中转型升级的制度保障。四是人才动力的激发。办好高中教育,根本靠人,靠校长、教师、班主任、家长和教研员队伍的有效作为,为每位高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推进普通高中深度变革,要立足普通高中这三年,思考未来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特别要按照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四个面向”(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求,调适高中学校发展生态,校准高中学校育人方向,整合课程体系,优化运行机制。未来的高中教育、高中学校会发生哪些转变?从实践来看,可能会发生如下方面的转向。一是在育人目标上,由重视智育转向五育融合,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为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在育人理念上,由集中讲授转向精准施教,突出个别化、差异化和增值性评价。三是在育人体系上,由学段分治转向贯通衔接,构建适合K15一体化的学生成长新机制。四是在育人环境上,由传统教室转向学习空间,提供更多泛在学习、自主学习和项目学习的生态空间。五是在育人模式上,由以教定学转向为学而教,落实学习者中心地位,全方位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六是在育人载体上,由常态课堂转向数智校园,让人工智能及数字化智慧教育资源更多更好赋能师生发展。七是在育人氛围上,由以校为主转向家校社网,凝聚各方合力,实现全环境育人。当然,这些转型当然需要很多的资源和投入来支撑,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


推动普通高中向理想的方向来深度变革,对教育部门来讲,就要发自内心地尊重高中校长、尊重育人规律、尊重管理之道,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对高中学校来讲,就是要竭尽全力地尊重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营建起人人都能有序参与治理、人人都能真切感受温度、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人人都能享受品质生活、人人都能拥有归属认同的绿色生态。用先人后事的理念,实现高中校长、教师、班主任、家长、教研员和教育行政干部这“六个转变”,办出新时代人民满意的高中教育。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