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学校“双减”,最重要的“三件事”
来源: 中小学校长论坛 作者: 杨华
阅读: 966 时间: 2021-08-25 17:11:58 0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各地积极行动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格的规范管理,各学校也已经启动对秋季开学需要学校提供课后延时服务的需求进行调查了解,并着手安排为学生提供课后延时服务的各项准备工作。

各地各学校对落实“双减”工作的认识高、行动快,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提高站位办实事的重要体现。我们在推进落实“双减”政策,今天也仅仅是个开头,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学校为学生提供课后延时服务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比如师资力量问题,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比如教师集体备课、教研的时间安排问题,等等。但对于学校来讲,充分挖掘优质资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直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有什么问题和困难都要全力以赴去解决和克服。

 “双减”新政的实施,广大学生家长已经对秋季开学充满了新期待。我们如何顺应家长的期待,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要始终不忘提高教育质量的重点工作持续用功常抓不懈。


用上课质量来影响孩子的生命质量
 
 “用上课的质量来影响孩子的生命质量”,是我特别推崇的于漪老师的一句名言。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水平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于漪老师更是用生命的高度来强调课堂质量的重要意义。

影响课堂质量的因素很多,在此我不做过多赘述,仅就针对现在的学生——数字化新一代的认知和思维特点,强调两个方面的内容,因材施教和教学方式多样化。

(一)因材施教是最重要也是最经典的一条教学原则。

目前信息化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所带来的发展和影响之大,远远比不上其他领域。究其原因,根本还在于没有将教育信息化上升到因材施教的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大部分教师也仅仅是体验到了教育信息化,给自己备课和教学带来的便利,而没有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具有更大的作用。因为现在的学生——数字化新一代已不同以往。

第一,“当今的学习者,在认知上,与过去几代人存在根本性的差异。”(《教育未来简史》)  

我们的教育对象从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与之前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一个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任何信息和学习任何知识的世界。这样他们看待世界的视角和融入世界的方式跟过去几代人是不一样的,因此学习方式必须随之改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第二,思维方式不同。
 
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已经彻底渗透到青年一代的思维模式里了,他们的大脑结构和我们这些在原始世界中长大的人不一样了”(《教育未来简史》)。既然学生的大脑结构和思维方式因信息技术而改变,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以信息化的方式来适应学生的改变。

更为重要的是教育信息化为我们大面积开展因材施教,提供了可能。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持续的追踪测评,发现学生的缺点与不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数据追踪,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我们广大教师有对因材施教这条教学原则的极大认可与推崇,有对信息化以及数字新一代与我们以往几代人完全不同的认识与理解,教育信息化促进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的前景很快就能展现。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本世纪初启动的新课改,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颁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行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等教学方式。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普及新技术条件下混合式、合作式、体验式、探究式等教学,探索新型教学方式。

几份文件对教学方式的提法虽然不尽相同,但总的概括来说是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而不是数百年来形成的,至今仍占统治地位的单一的讲授教学法。我本人并不认为讲授教学法不好,其实只要“有意义”,讲授法与其他任何教学法一样,效率就难分伯仲。所谓“有意义”就是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能够精辟揭示了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使学生积极思考,学到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所以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倍受诟病的并不是讲授教学法本身,而是单一的教学方式和讲授法过度使用。事实上单一的教学方式也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好奇心强,更喜欢丰富多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潜移默化地拓展学习者的体验和期望”。

《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第一次提到了“混合式”教学方式,这就是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既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也要针对课程内容的特点,灵活选用不同的、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是一节课中这个知识点采用讲授法,那个知识点采用体验式,另一个知识点,又安排了合作、探究方式等等。“多样化的学习体验才能激发学习者的认知潜力和想象力”。

用作业的质量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已经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体育锻炼不足,睡眠时间不够,娱乐时间太少甚至根本就没有,这已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双减”政策的主阵地,更是其中“一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具体执行者和责任主体,必须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严格的制度措施和更高水平的管理与服务,确保作业负担降到科学合理水平,用作业质量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作业总量必须严格

对中小学生作业总量的控制,应该从两个维度去把握,一个是作业时间的最高限,另一个是睡眠时间的最低限,也就是要明确时间的一个上限和一个下限的要求。作业时间上限就是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家庭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睡眠时间有个下限要求,就是小学生每天至少保持10个小时的睡眠,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的睡眠。

并且要求上限时间标准要服从下限时间的标准,也就是“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也应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

(二)作业内容的“负面清单”

1、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标。

2、不得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

注意这里的机械重复和惩罚性作业是不可分开的,按照两条清单来要求。因为有些知识巩固是需要一定的重复训练才能收到效果的,例如小学生某一个生字需要重复读写3~5遍甚至7~8遍,这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决定,只要学生学会了并达到了一定的熟练程度就可以了,而不是为了惩罚学生,不管学生会与不会强令学生必须写多少遍。
 
3、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三)作业内容的正面清单

1、个性化。布置作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情进行差别化要求。提倡分层布置作业和弹性化安排,甚至对个别学生在某一学科有天赋或者有特别的兴趣爱好,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免除这一科的家庭作业。这不仅不会削弱他对这个学科的兴趣,而且会更增加他的自信,从而对这个学科主动投入更大的精力。有兴趣从来就不会感到是负担。

2、丰富性。布置作业不仅是学科类的,更不能仅布置考试学科的作业,还要布置体育作业,艺术作业,劳动作业。“体现素质教育导向,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基础性作业。”

3、开放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布置一些通过“项目学习”、“主题学习”来完成的综合性学习作业。让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和收集资料,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检查教师对学生作业批改情况是学校教导处的常规工作,也是学校考核教师工作态度与业绩的重要一环。落实“双减”政策必须要从教学研究的范畴来认识和把握作业质量对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而重大的影响。建议学校要建立学生作业质量研究与评估中心,专项负责学生作业的负担控制与质量提升。



用高尚的师德影响和激励学生精神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新时代教师的任务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

这灵魂、生命和新人的塑造,不仅是有身体成长和知识丰富,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滋养和精神的成长。有没有精神世界的建设,没有精神世界的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就难以完善,优美的情操就更难以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就难以树立;学生的幸福人生就难以保证其质量;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最终也难以实现。这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生命赋予了人一种责任,就是精神的成长。”这是生命富裕的责任,更是教育的使命,所以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影响、唤醒与激励,教育又身教胜于言教。师德对于学生的影响与激励是全方位的,也是多方面的事,是一点一滴、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发挥到巨大作用。在此我仅着重强调两个重要方面:

(一)上课要始终充满激情

德育的主阵地是课堂,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好老师的课堂,不用强调课堂纪律、课堂管理或强制学生老老实实的听讲,而是用激情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机,这也是于漪老师的教育人生,是在用生命唱歌。

乌兰浩特市第五中学有一位深受学生喜爱和家长信任的老师孟凯,她上的每一节课或开展的每一次活动,都能让你感受到她“生命激情的燃烧”。
 
 “我们相信现代课堂的中坚力量——堪比最强大的技术和杀手级应用——是一位充满激情,对学习的追求孜孜不倦,对审美、伦理和道德有坚定的信念的教师。”

(二)尊重学生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去北师大慰问教师发表讲话时说:“尊重学生,越来越成为优秀教师的重要条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广大教师最殷切的期盼。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必须始终把尊重关爱学生作为职业道德的底色,坚持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教育获得尽可能的全面、充分、自由的发展。

尊重是老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尊重学生是高尚师德的核心要义,没有尊重就没有好教育。比如科学惩戒与体罚的区别在哪里?两者的尺度有没有一个界限?其实惩戒与体罚之间的区分就在于“尊重”二字。如果对学生的惩罚是尊重学生人格的、是适当的,那就是惩戒,如果是不尊重学生人格或者说是不适当的,那就是体罚。尊重是核心,其表现则是选择。教师惩戒学生应该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比如背诵一段经典,做一次家务,参加一次体育锻炼,为班级做几天值日等等。让学生清楚犯错误后要受到惩戒,使之努力改正错误。同时这尊重也体现惩戒不仅在程度上要适当,在惩戒的时间上也要灵活掌握。比如学生当时身体不适,已经面容憔悴、筋疲力尽了,教师要站在一个母亲或父亲的角度,可以把事情放一放,把惩戒的时间往后推一推,或采取适当的柔和的方法进行引导、劝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做好“双减”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学校作为主阵地只有认真做好“用上课的质量来影响孩子生命的质量,用作业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用高尚的师德来影响和激励学生的精神成长”这三件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守住了“双减”的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能将“双减”落实到底。

(作者:杨华,系内蒙古乌兰浩特市教育局三级调研员 )

点赞是一种美德
0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