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图强---立业才能图强
阅读: 2175 时间: 2005-12-20 03:54:00 1

立业才能图强

  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即使你身边非常需要他,他也不可能终日厮守在你的跟前。因为孩子也要长大,他有他的事业和天地。
  聪明的父母早就应该懂得,要尽早培养你的孩子的自立品格,教你的孩子早些学会自己走路,学会创业的本领。这样,你的孩子才能尽快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立业才能图强

——触龙劝说太后的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发兵攻打赵国,一连攻下3个城。形势紧迫,赵国难以招架,向齐国求救,齐国表示:只要赵国派长安君来做人质,我们是可以派兵援救的。这时,赵惠文王刚死,孝成王即位不久,大权由赵太后掌握。长安君是赵太后的小儿子,赵国虽危在旦夕,但她仍不愿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齐国去做人质。许多大臣一次又一次地提意见主张把长安君送到齐国,但都碰了钉子。赵太后恼火地说:“以后谁要再来说这件事,我老婆子就用口水吐他的脸。”左师触龙求见赵太后。赵太后估计他也是来劝说的,憋着一肚子气等他进来。触龙漫步走进殿来,到了赵太后面前,首先谢罪说:“老臣生了脚病,很久没有见太后了,太后可好?”寒暄几句之后又和赵太后说了一些闲话。等到赵太后的脸色稍微平和一些,触龙就提出要求说:“我的小儿子舒棋很不能干,但是我的年纪大了,又很喜欢他。恳求太后赐他当一名保卫王宫的侍卫。”
  赵太后说:“好,孩子多大年纪了?”
  触龙说:“15岁了。虽然年纪小些,我希望在我没有死之前把孩子托付给太后。”
  赵太后问:“你们男人家也爱孩子么?”
  触龙说:“我们爱孩子的程度超过妇人。”
  赵太后说:“妇人和男人不同,爱孩子要超过你们好多倍呢。”
  触龙说:“我以为太后爱女儿甚于爱儿子。”
  太后说:“你错了,我还是爱小儿子爱得多。”
  触龙说:“父母爱子女,总要为他们做点长远打算的。太后送女儿出嫁到燕国做王后的时候,拉着她的衣裳哭泣,这是因为舍不得她远离。走了之后,也并不是不想她。可是每次祭祀的时候,总是祷告说‘千万不要让她回来。’这不是替燕后作长远打算,希望她子孙相继为王吗?”
  赵太后说:“是的。”
  触龙问道:“从现在算起,三代以前,一直到赵国称王之时,赵王的子孙封爵位的,有几个还保留着他们的爵位呢?”
  赵太后说:“没有了。”
  触龙又问:“不但是赵国,别的诸侯的子孙封候的,能保住爵位的有没有?”
  赵太后说:“老身还没有听说过有没有。”
  触龙说:“这就是说,祸患近一些的,轮到自己身上;远一点的,轮到子孙身上。难道王家子孙的统治都是不好的吗?实在是因为他们的地位高但毫无功劳,俸禄丰厚却没有付出努力。现在太后给了长安君尊贵的爵位,很大的权力,封了他肥沃的土地,赏给他许多宝物,却不教他趁现在的时候为国家建一点功劳。等太后百年之后,长安君怎么还能在赵国立足呢?所以,我以为太后为小儿子打算的眼光太短,爱儿子还不如爱女儿呢!”
  赵太后醒悟地说:“你说得对。男儿应当闯荡立业,在家里厮守是没有出息的!”于是她命仆人给长安君备了车马,立即到了齐国。齐国出兵,秦兵闻风而退。

  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
  ——恩格斯

你必须打胜仗回来

——岳飞从严教子的故事

  岳飞(1103—1142)是南宋抗金名将。
     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岳飞移军广德、宜兴坚持抵抗。金兀术把披着重错的15000名“铁浮图”摆在正面,“拐子马”布列两翼,妄图与岳飞决一死战。岳飞知道,金兀术是金兵中赫赫有名的勇将。他足智多谋,极为狡猾。这一仗是个大硬仗,十分危险。面对强敌,派谁去呢?他想来想去,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岳云。
     岳云12岁从军,16岁那年跟随父亲征战。他手舞80斤重的两柄铁锤,一上一下,似舞梨花,每次攻城首先登城,曾连续攻下几个大州,立下首功。因此,小小年纪便获得了“赢官人”(即常胜将军)的称号。  岳云屡建奇功,岳飞怕他因功产生骄气,便经常把岳云的功劳隐而不报。他说:“自使其子受无功之赏,则不能正己而自治,将何以率人哉?”有一次,朝廷给岳云连升三级,岳飞上本拒绝,说岳云年纪很小,尚存乳臭,这样做很容易志气怠情,或者骄傲自满,不利于他的进步和为国尽忠。  岳飞觉得这个险仗应当让自己的儿子岳云去打,于是,随即命令儿子岳云率军出击。出发之前,岳飞厉声对岳云说:“你必须打胜仗回来,如你不打胜仗,我先
斩你。”
    当时,不少人为岳云捏了一把汗,有的说:“两军决战,在对方实力雄厚的情况下,叫自己的儿子打头阵,打不胜还要杀头,这是世间少见的呀!”有几个贴心的人劝岳飞说:“这个险仗还是叫别人打吧!”岳飞不悦地说:“危险的仗能叫别人去打,为什么不能叫自己的儿子去打?难道别人的命就不值钱,自己儿子的命值钱?”他的决心毫不动摇。岳云呢,不仅满口答应,而且果真英勇杀敌,带头冲锋陷阵。他手执80斤重的双锤,率领兵土用大斧大刀,上砍金兵骑士,下砍马足,与金兀术的主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肉搏战,终于把这关键的一仗打胜了。随后,岳飞又在三败金兀术的下一仗中,命令岳云上阵。岳云面对十多万大军,毫无惧色,率领八百勇士,冲人敌阵,杀死了金兀术的女婿夏金吾。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岳云受伤达百余处,盔甲被鲜血染红了,战果辉煌,消灭金兵主力五千多。从此,金兵再也不敢与岳家军交战,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于是,岳飞严格教子的故事便在士兵和老百姓中间传开了。

  能身先士卒与士卒共甘苦者为名将。
  ——朱德
  人须在事业上磨炼,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王守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勇是男儿头上的桂冠,是军人最可宝贵的品德。
  ——刘伯承

贪图虚荣,家业是保不住的

——戚景通教导儿子戚继光的故事

     明代登州卫指挥合事戚景通,暮年得子,心里格外高兴。这位爱国老将给儿子起名继光,是希望儿子能继承和发扬自己的事业。
     1540年,戚景通解甲归田,告老还乡。祖居的房屋已近百年,甚为陈旧,他打算修缮一下,令工匠设四扇楼花门户。年仅12岁的继光听工匠说:“公子家是将门,可以安设12扇雕花门户。”他便向父亲提出了这个建议,那知立即遭到了父亲的斥责:“贪慕虚荣,讲排场,那是贪官污吏的作风,咱家不搞那一套!”他还告诫继光:“你将来长大成人,能世守此业,我就满意了。如若贪慕虚荣,沽名钓誉,恐怕连这点家业也会保不住的。”戚继光默默地接受了父亲的批评。
   事隔不久,戚景通问儿子:“继光,你的志向何在?”戚继光回答:“志在读书。”景通这时开导说:“读书要弄清忠、孝、廉。节四个字,否则就什么用处也没有。”为了提醒继光,戚景通命人把“忠孝廉节”四个大字写在新刷的墙壁上,让儿子时时省览。
     从此,继光每天看着墙上刷写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想着老父亲偌大年纪还关心着国事,深受激励。他一心刻苦读书习武,春夏秋冬毫不懈怠。几年过去了,戚继光博览群书,学业大进,并以深通经术出名于家乡一带。年迈的父亲看到儿子日益长进,内心喜欢。后来,戚继光果然成为一名抗倭名将、著名的军事家。

  人生所缺者不是才干,而是志向,换言之,不是成功的能力,而是勤劳的意志。
  ——部尔卫
  立大志,做大事,探讨大学问。
  ——陶行知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
  ——李白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谚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张耒
  最贫的是无才,最贱的是无志。
  ——约翰生

男儿当振翅奋飞

——古代女学者徐媛的教子家训

     “儿啊,你快二十的人了,性情懦弱,胆小怕事,没有作出一番事业,对社会上的事情一点儿也不懂,我真为你深深的忧虑啊!”这是明代苏州女学者徐媛,写给儿子的信开头的一段话。
   徐媛是个很注重家教的女文人,她对自己的孩子“从小训育,刻不容缓,直至成人,仍不放松。”她对男孩、女孩有不同的要求:男孩应“气质刚强,振翅奋飞,屹立天地之间”。女孩则应“勤劳针织,善经家务”。后来,她发现自己的大儿子已近而立之年,仍不专一做事,性情软弱,甚为着急。于是,她专为儿子写了一篇家训,勉励儿子立志求学。其家训的内容是这样的:
     “一个仪表雄伟,身高六尺的男子汉,屹立在天地之间,不能振翅奋飞,而整日沉溺于平静的生活之中,贪图安逸,不接受教育,不求上进,这样与禽兽有什么不同呢?将来又怎样做人呢?你要好好想想,千万不要使爱你的人感到可怜,恨你的人感到很高兴!  “你要谨慎勤恳,从早到晚不得懈怠。碰到事情,必须对人表明其道理,并在自己内心对他做出决定。钻木取火,得到的火星虽然很小,却可以接替落山的太阳照亮黑夜,迎接朝阳;挥动羽扇扇出来的风虽然微弱,在无风时却能代替自然的风。有些东西很小,而用处却很大。难道一个人就不应该去做一切力所能胜任的事情吗?“学习要聚精会神,做到足不出户,专心致志,要使意境高超,让自己的精神翱翔在万丈高山之巅,思想驰骋在遥远的太空之外。多动脑筋,心思就巧了。多注意词藻,文章就会像春花般的多彩、富丽。处理事情要思想集中,先不必担心会不会成功;做一件东西要全神贯注,也不要担忧能否做成一件像样的东西。只要尽了自己的职责,那就一辈子不会没落了。  “希望你经常勉励自己,把我的话作为箴言,千万不要浑浑噩噩,迷迷糊糊没志向。”
   书中言辞虽有个别不当之处,但教子学习立志,对于我们今天教育孩子仍是可
以借鉴的。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生、寂寞的生,却不如轰烈烈的死。
  ——巴金
  惟有埋头,乃能出头。
  ——罗兰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培根
  没有理想就等于没有灵魂。
  ——佚名

什么金银财宝也比不上有用的知识

——古代学者王夫之教子的故事

     王夫之(1619—1692)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一位进步的思想家和爱国主义者,晚年居住在湖南衡阳的石船山下,他在这里写下了许多警世之作,所以学者们称他为“船山先生”。  船山先生不愧为思想家,他的所作所为总是与世俗不同。有一年,船山先生的大女儿要出嫁了,当时社会上非常讲究陪送女儿的嫁妆。嫁妆贵重,能显出自己家庭的高贵;嫁妆少了就有人看不起。王家世世代代做官,于是人们就猜测开了——看王先生家的嫁妆吧。  预定的婚期一天天临近了,船山先生却不慌不忙,像是没有此事似的。女儿自己心里着急,但又不好意思问父亲。后来几位热心的邻居来到王家,问嫁妆料理的情况,有什么事需要帮忙。  船山先生拱起手来,笑呵呵地向大伙说:“多谢各位费心,我为女儿的嫁妆早就准备了,现在基本料理完了。”  “那嫁妆在哪儿呀,我们看看?”有的邻居一听,不由得睁大眼睛四面寻找了起来。可是,屋子里空空荡荡的,没见什么显眼的东西。看到客人们不明白的神色,船山先生摸了摸花白的胡须告诉大家:“不急,不急,等我女儿出嫁的那天,你们再来看吧!”
     一晃,女儿的婚期到了。天刚蒙蒙亮,附近的大人小孩都来看热闹,把王家围了个严严实实,还有些人索性进到船山先生的屋里,左右察看。迎亲的花轿来到门口,热闹的鼓乐声一阵高过一阵。按规矩,新娘子应该离家上路了。这时候,船山先生不慌不忙地打开自己的书柜,从里面捧出一个涂着红漆的小木箱子,亲手交给女儿,郑重其事地说:“这就是我给你准备多年的嫁妆。”  “里面装着什么宝贵东西呀?”看热闹的、迎亲的都想弄个明白,连新娘子自己心里也不清楚。一位来迎亲的中年妇女实在憋不住了,借帮着拿东西的机会,悄悄地把木箱子的盖掀开一看——“哎哟,里边原来是书和稿纸!”中年妇女吃惊的样子,引得周围的人都伸过脖子来……于是,有些人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什么“没见过的事”啦,“值不上几个钱”啦,等等。说什么的都有。  船山先生的大女儿听到这些怪声怪气、怪言怪语的议论,心里很委屈,她转身跑回自己的屋里,伏在床边低声地哭起来。船山先生还是那样不慌不忙地朝众人摆摆手,然后走到女儿床前,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好闺女,你平时勤奋好学,很对我的心意。为你的嫁妆我想了很多很多,可别小看箱子里的东西,那书册里,有我一生研究的学问;那稿纸上,有我多年写作的结果。它会教你怎样做一个有骨气、有出息的人的。什么金银财宝也比不上有用的知识啊!”听了父亲的这番话,女儿心里亮堂起来。她抹掉眼泪,露出笑容,让人抬着那
个红漆木箱恭恭敬敬地和父亲告别上路了。

  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
  ——陆九渊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高尔基

男儿当自强

——谭嗣同述说母亲的教子情

  谭嗣同(1865—1898)是近代改良派很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父亲谭继询原是一个贫寒的读书人,后来官至光禄大夫。母亲徐五缘是一位勤劳善良,又善于家教的妇女。父母从小对谭嗣同教育甚严,特别是母亲对他的成长进步影响极深。30岁时,谭嗣同写了一篇悼念母亲的文章(谭母因患病暴死,当时谭嗣同只有12岁),历数了母亲对他的教诲,现摘录如下:  “我的父母本性善良却又十分庄重,教育我们循循善诱。从简单的生活自理到如何做人、如何待人,讲得有头有尾、清清楚楚。母亲喜欢把过去的贫苦生活讲给我们听,让我们知道衣食来得不易。
   “平时,即使在家里也坐得端正,没有一点儿歪斜懒散的样子。有时成天不讲一句玩笑话。要是我们有了过错,母亲必定拿树枝儿或竹扫帚枝儿责罚教训,从不宽容姑息。因此,当我读书时,暗暗怀疑老师说的什么‘严父慈母’应该是‘慈父严母’呢。
     “母亲教育子女时一视同仁,并有一定的规矩和法则。虽然当时我们免不了心烦生气,然而事实上,正是因为这样长期严厉的教育,无形中使我们从小养成了良好品质,从而能促成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一旦永远失去母亲之后,我们常常因想起过去的事情而痛哭流涕。  “父亲原是一个贫寒的读书人,母亲就以辛勤劳作来帮助理家。鸡叫头遍就起来烧锅做饭,打扫洗刷,缝补衣物,纺线织布,忙到半夜都不能歇息。我家离私塾很近,其间只隔一堵矮墙,等我早晨到私塾时,杨老师就问:‘你家老佣人怎么如此勤快?’
     “我恭敬地说是母亲。老师大为吃惊,并赞叹道:‘你父亲做四品大官已十多年了,你母亲仍然那样勤勉,不贪舒适,而你们有时还贪玩不愿学习,难道就不感到心不安吗?’因此我们兄弟的境况尽管日益优越舒适,却始终不敢放松自己去享乐作恶。这都是因为有母亲往日身教的影响啊!  “当我7岁时,母亲带着我堂哥回家给他成亲,把我留在北京,叫我不要想她。我坚决听母亲的话,在送母亲上车时,眼含泪水,我强忍着不让它掉下来。后来有人问我想不想母亲,我总是说不想。其实我想母亲都想出病来了,人也想得消瘦了。“过了一年多,母亲回来了,询问我想不想她。我依然不承认。母亲看看周围的人,笑着说:‘孩子真倔强,能够自立了,我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
  ——虞溥
  父母威信的主要基础只能建立在父母的生活和工作上,建立在父母的公民面貌和父母的行为上。
  ——马卡连柯

苦其心志,必成大器

——冯玉祥教子不当阔少爷

     行伍出身的冯玉祥(1882—1948)是个有胆有识、为人豪爽的大将军。他一生留下了许多治妖祛邪、为民除害的斗智故事。他对孩子进行教育,说来也十分有趣。1931年,冯玉祥任西北边防督办后,把全家搬到了包头。不久,他的大嫂侣夫人从保定赶来,一进家门,侣夫人就打听两个侄子那里去了。冯玉祥笑着指了指门外,风趣地说:“他俩上学去了。”侣夫人点了点头,心想:上学就好,但愿两个侄子像他们的爸爸一样,做个有学问的人。
     冯玉祥正陪着侣夫人说话,大门咣的一声开了,两个小家伙衣衫褴楼、冒冒失失地闯了进来,像是扛活的。侣夫人不觉一愣,忙问:“你们找谁?”两个孩子噗嗤一声笑了,高兴地凑过来:
  “大娘,您老人家好!”
  侣夫人定神一看,扳住孩子的肩膀,眼泪叭哒叭哒地掉了下来。
  “孩子,你们干啥去了?”
  “我们去做工了。”
  “做什么工?”
  “我学木匠。”洪国说。
  “我在放羊。”洪志晃着手中的鞭子得意地说。
  侣夫人听完侄子们的话,对冯玉祥责怪说:“堂堂大户人家,怎么让孩子干这等活?”
   冯玉祥向来尊重嫂子,忙站起来赔着笑脸说:“我是为他们好,您没听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就是说,一个人要成大器,都得先在苦日子里熬熬,磨炼磨炼意志,以后才能不避险阻,青史留名。”冯玉祥这一番慢条斯理的解释,像是一阵清风细雨,滋润了倡夫人的肺腑。冯玉祥接着说:“那些整日拎着鸟笼子东游西逛,除了吃喝嫖赌,再无别事的人,好一点的,是个废物;不好的,便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我们家里可不能培养那样的少爷。我想让他们知道知道创业的艰难,尝尝吃苦受累的滋味,不要忘了做人的本分。大嫂,您也不赞成我养败家子吧?”
  侣夫人激动地点头称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俄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轲
  苦苦苦,不苦如何通今古。
  ——曹端
  千沟万施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

要丢掉拐棍,自立题目

——田汉教子的故事

     田汉(1898—1968)是我国著名的戏剧活动家、剧作家、诗人。他教育孩子从不训斥、打骂,而是注意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让孩子在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领会长辈意图,锻炼自立能力。  田汉的女儿田野,聪明俊秀,兴趣广泛,很愿意和父亲在一起谈天说地。父亲也很喜欢她,有时还和她开个小小的玩笑。
     一次,田汉到外地出差回来,已是晚上11点多了,女儿田野已经睡下。尽管他很想念女儿,但没有惊动她。第二天早晨,他轻轻地走到女儿跟前,用自己的脸去贴女儿的脸。田野刚刚睁眼,田汉一下子弯腰躲到床下。田野以为自己在做梦,又把眼睛闭上。这时田汉又用嘴去吻田野的脸,田野眼睁一看,啊,是爸爸。衣服没来得及穿上,一下子跳起来搂住了田汉的脖子……
     每天晚饭一吃,田汉一家和其他北京人一样便习惯地围坐在一块开始“家庭每日谈”。先是田汉读报,讲解国内外形势。他讲得通俗易懂,大家都很爱听。有时大家也谈谈心,或者听老祖母讲一段家史,虽说有的大家都听熟了,还是百听不厌;有时大家对某个戏曲也展开热烈争论。兴致上来了,还开展文娱活动。田汉的拿手好戏是“秦琼卖马”,女儿田野也来段“借东风”,家庭充满了欢乐。在父亲的影响和家庭的熏陶下,田野对戏剧十分爱好,进步也很快。有段时间,田野常被剧团借去演重角耽误了学习,缺课多了学习成绩当然不好,父亲十分着急。为了让田野的学习赶上去,田汉抓得很紧,规定田野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外,再加写一篇小字、一篇大字、一篇日记,完不成作业就不能睡。作业这么多,孩子常常要做到晚上甚至半夜才能“交卷”。而田汉同样是每天坚持为孩子批改作业,再忙再累也不间断。他改作业十分认真,每篇都要仔仔细细过目。他对孩子写的字和好的句子都匀上红圈圈,鼓励孩子前进。开始田汉手把手教田野,后来他把“拐棍”撤掉,让田野自己制定学习计划,规定学习书目,自己出作文题,然后田汉再抽出时间给予指点。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田野的学习果然有了明显的进步。后来,田汉把女儿的一篇篇、一张张作业按日期顺序排列起来,分成类,钉成一个个本子,叫田野从头到尾地好好看。不看不知道,一看一比大有益。后来田野较早地成为一个出色的文艺工作者。她在回忆自己的成长进步时说:“是父亲教我自学立志的,没有父亲的引导就没有我现在的田野!”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家庭是学习举止礼貌的好场所。如果你的孩子成人后有良好的举止,这会使他们生活更加惬意舒适。
  ——索菲娅·罗兰

不准打我的牌子

——许光达严格教子的故事

     许光达(1908—1969)这位身经百战的大将军,只有一个儿子,名叫许延滨。许光达和千千万万的父母一样疼爱儿子。但是,他疼爱孩子的方式不是娇惯放纵,而是严格要求。一次,许光达下班回来,刚到院门口就听到一群孩子在院子里吵吵嚷嚷。这个说:“我爸爸是司令。”那个说:“我爸爸是个大将军。”这个说:“我爸爸的官大。”那个说:“我爸爸的官比你爸爸大。”这个说:“我爸爸能管好多人。”那个说:“我爸爸能管住你爸爸。”……正说得起劲,许光达进了院子。延滨见爸爸回来了,高兴地跑到爸爸跟前,问道:“爸爸,你的官大不大?”“不大,爸爸的官小,是个人民的勤务员。”
  小朋友比爸爸的故事,引起了许光达思想上的极大重视。他感到,一些天真烂漫的孩子,在比谁的爸爸官大,好像爸爸官越大,儿子越光彩,就可以高人一等,盛气凌人,这怎么能行呢?儿子靠老子吃饭是没有出息的,是不利于孩子成长进步的。为了管教孩子,他立了三条规矩:第一,延滨一上学就住在学校,过集体生活;第二,严格控制零花钱,生活标准向工农子女看齐;第三,不准自己的司机去接送孩子,让延滨自己跑路。他还严厉警告儿子:“在外面不准打我的牌子,如果你对别人讲自己是司令员的儿子,就不许你回这个家。”小延滨是个听话的孩子,父亲立下的三条规矩,他一条不犯。从上小学起,从不对别人讲父亲是司令员,在填表时不填父亲的名字填母亲的名字。延滨高中毕业了。他品学兼优,学校准备推荐他出国留学。可是,当审批在学校填的各种表格时,发现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家长栏”里只有母亲的姓名,没有父亲的姓名。他的父亲是谁呢?会不会有什么政治历史问题?不然,为什么要隐瞒?
  学校负责政审的同志来到延滨家中,一方面想了解一下他父亲的情况,另一方面关于出国学习的事,也想征求一下家长的意见。学校的同志见到许光达同志后,不禁一怔:原来延滨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司令员,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许司令员听了学校的同志介绍延滨在校的各种表现后,认真地说:“生了孩子就给社会添了一个成员,父母就要对社会多负一份责任。延滨有了进步,多亏你们的培养,做父母的也很高兴。但是我不同意推荐他出国留学。”学校的同志心想,推荐延滨出国学习,既没有人情关系,又不是滥竿充数,为什么不让延滨去呢?于是,便一再劝他还是答应让延滨去留学。许司令员就是不点头。他恳切地说:“高级干部子女在国外会受到特别照顾,对子女的成长没有好处,还是推荐那些优秀的工农子女去吧!”延滨没有出国。他大学毕业后,成为国内出色的科技人才。

  官职愈高,约束愈大;权力愈多,职责愈重。
  ——海塞

靠祖荫安身立命是毫无出息的

——陶铸教育女儿要自强自立

     陶铸的女儿陶斯亮大学一毕业就兴致勃勃地跑到从化,去看望正在那儿开会的父亲陶铸。她一见到父亲,就谈什么电影呀,戏剧呀,文学呀,历史呀……滔滔不绝。可就是只字不谈自己的专业——医学,不谈就业后的打算。父亲越听越不高兴,最后脸色阴沉地说:“你怎么不谈谈自己的学业呢?”“紧张一学期,还不让我松弛松弛?再说,我毕业总考核成绩是平均95分。”
女儿得意地说。“考核成绩并不代表你的真才实学,也不说明你将来是否能成为一名称职的医
生。”“兴趣广泛有什么不好?”女儿又说,“我就不想搞临床,吃力不讨好,没意思。倒是很想搞病理生理,可又怕搞不出名堂,没有发展前途,我打算试着干干再说,不行再改行搞别的。”“哼!”父亲声色俱厉地说,“干事情都像你这样三心二意,没有恒心缺乏毅力、怕吃苦,肯定一事无成。我看你呀,不会有什么出息!”女儿受到批评,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于是哭了起来。她哭呀哭,总以为父亲会来哄她。直到深夜12点,父亲并没有理她。父亲房间里的灯还亮着。她悄悄从锁孔里看,父亲还在看文件。她听说父亲近年来常尿血,医生怀疑他患“膀胱癌”,可他还是抱病在坚持工作。想到这,斯亮的心要碎了!她又想起自己上大学的前夕,父亲曾对她说:“亮亮,我们是相依为命的父女,我很爱你,但我对你没有任何个人的要求,只希望你能立志成为一个对人民有所作为的人,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我相信你不会辜负爸爸对你的期望
的。”如今,自己大学毕业了,怎么能这样朝三暮四呢?难怪父亲生气。她终于推开父亲的门,说:“爸爸,我错了。”“嗯,知道错就好。”父亲放下手中的文件,说:“亮亮,过来,坐到我的旁边来!”女儿惴惴不安地坐到父亲的身边,低着头不知说什么好。“亮亮,我这样苦口婆心劝告你,这样严格批评你,甚至发脾气,难道仅仅是为了我陶铸吗?不是的,我生前不需要你赡养,死后也不需要你扛灵牌。我有组织、有党,我所以希望你能成为一名好医生,没有个人目的,只是考虑到国家和人民现在还需要这方面的人才。你既然立志做个革命者,就应该首先做好本职工作,否则干革命还不只是一句空话!”说到这里,陶铸点起一支烟,接着说:“亮亮啊,父亲是靠不住的,最后还是要靠自己。无论哪个阶级的后代,靠祖荫安身立命是毫无出息的。你要懂得这个道理啊!”亮亮听了父亲的亲切教诲,激动地说:“爸爸,你放心,女儿决不辜负你的希望,一定立志做个有出息的人。”

  完善的教育可能使人类身体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力量得到广泛的发挥。
  ——乌申斯基

好好干,不愁住不上新房子

——老红军甘祖昌教育子女艰苦奋斗建设家乡

  老红军甘祖昌是全国闻名的模范人物。他有好几个子女,都一直和他住在农村。甘祖昌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大儿子5岁时,甘祖昌就要他抬粪、锄草、种菜。寒暑假,除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外,还给他们规定劳动日,谨防孩子们变成书呆子。他和孩子们亲手栽的500多棵树,梨子、蜜桃结了那么多,却不肯让孩子随便吃,连村带果子都献给了集体。大女儿过去穿的是自己染的粗布衣,三女儿穿的是他亲手补的鞋。孩子长大成家后,他仍然要求他们自立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新生活。甘祖昌所住的村子,差不多家家户户都盖上了新房子,可他的大儿子锦荣还是住在原来的旧房里。儿子曾几次想开口,让爸爸资助点,帮他盖所新房子,可是一想到爸爸对子女的严格管教,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锦荣不开口,村子上有人找到甘祖昌:“祖昌啊,你家锦荣的房子太旧了,应该翻翻新了。你能捐几万元给集体,就不能给儿子添几个钱盖间新房?”
甘祖昌听了这些好心的劝告,心想:作为长辈应该给孩子留下什么?这确实是一篇不大容易做好的文章。作为一个红军老战士,应带头教育孩子艰苦奋斗,不能坐享其成。他感到有必要把话给孩子说到明处,于是他把锦荣找来,父子俩谈起心来。
  “锦荣,听说你想盖新房子,是吗?”甘祖昌问儿子。
  “嗯,就是手头紧巴,眼下还不大行。”锦荣答道。
 “手头不宽裕就等几年,要量力而行。”锦荣听了爸爸的话,心里凉了半截,
头低下了。
  甘祖昌猜到儿子心里有疙瘩,便趁势接着说:“孩子,我是有钱,给你们兄弟姐妹几个每人盖些房子不成问题,但我不能这样做。我是个红军,打过仗,吃过苦,是党和政府的照顾,我才生活得这样好的。我觉得一个人总靠照顾来生活,心里总不是滋味。我们有自己的双手,能劳动,只要好好劳动,艰苦努力,就能盖上新房!住上自己劳动得来的房子,心里也舒服。”父亲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锦荣诚恳地对父亲说:“爸爸,放心吧,我们决不从父母的功劳簿上捞取个人的利益,我们靠自己的劳动会生活得很好的。”甘祖昌高兴地拍着锦荣的肩头说:“好好干吧,不愁住不上新房子!”

  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
  ——高尔基
  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
  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李大钊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威廉·配弟

子女们要靠自己的双手生活

——阿沛·阿旺晋美把存款献给国家

  星期天下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忙完公务,驱车赶忙赶回家。这时他的孩子们都已到齐,等着爸爸回来开会。这是一次家庭经济会,中心议题是如何处理100多万元存款的事。阿沛·阿旺晋美有存款120多万元。正好,他有12个子女,如果平均分配,每人可得10万元。这确实是一笔可观的数字。这么多的钱该如何处理,阿沛·阿旺晋美想了很多:12个孩子,除最小的还在上学外,其他人都已参加了工作,有正常的工资收入,生活有保障,靠自己的双手是能够生活得很好的。有钱当然好,但钱多了,会使子们贪图享受,放弃奋斗,
从而影响工作。古人说,俭以养德,苦能立志。不俭不苦难以成才。做父母的如果真是为了孩子好,留给他们的决不是借以享受的百万家产,而应当是自食其力的品德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其实,他的孩子们的生活并不富裕。当时,他的大儿子任青在民族出版社当翻译,工资仅60元。大儿媳当教师,工资也只有60来元,加上两个孩子,平均每人30多元。这对生活在首都北京的人来说,日子确实挺紧巴。其他子女情况差不多。按说给每人支援一点也是可以的。可是阿沛·阿旺晋美并不同意这样做。他认为:“孩子们年轻,生活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吃现成饭是不好的。”为了处理好这120多万元的存款,他召集孩子们开了一个“家庭会”,他对孩子们说:“你们的家底我知道,但从目前看,国家的困难也很多,你们看,这120多万元的存款该怎样处理才好?”孩子们理解爸爸的心情,一致表示:“我们的生活不让大人操心,存款应该献给国家。”于是,阿沛·阿旺晋美愉快地把120多万元存款献给了国家,支援了四化建设。

  对孩子,与其留财产给他,不如以独立的心和十分的实力交给他最好。赚来的一些钱,培养傻瓜孩子或游荡孩子,这岂不是贻笑万人?眼看着那些流血汗,热衷于金钱,却把孩子搁在一边的“好汉”,真令人为他们父子惋惜。
   ——田尻稻次郎
  对孩子,还是好好教育他,至于财产,不要留得太多。因为留财产给孩子,招来的问题可多了。只给财产,而不给智慧的孩子,如何地变成一个“问题儿童”,如何招来世人嘲笑,看看我们的周围,都不难发现的。
  ——田尻稻次郎

不能让孩子成为花花公子或娇嫩小姐

——著名演员赵子岳从严教子的故事

  我国老一辈著名演员赵子岳,为人正直、厚道,说话幽默、风趣,塑造的银幕形象质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和他追求电影艺术一样,在家里,他十分注重教育孩子,常和孩子们一起探讨人生的真谛。20年前,赵子岳快要抱孙子的时候,他把独生儿子和儿媳叫到跟前嘱咐道:“两岁以前的小孩排老大,吃、喝、玩尽量照顾好;两岁半至5岁的小孩排老二,要开始培养良好的习惯,不能样样依他;5岁以后的孩子排老三,大人要控制他、教育他,培养他健康成长。尤其是我们这样的干部家庭,经济宽裕,不注意进行艰苦朴素和先人后己的教育,孩子很容易成为‘花花公子’或‘娇嫩小姐’,甚至会走上邪路。”儿子和儿媳听了父亲的话,感到句句在理,点头称是。
  为了防微杜渐,赵子岳又和儿子、儿媳定了个原则:凡是国家给予干部的待遇,决不能转移给孩子们享受。北京电影制片厂照顾赵子岳年龄大,有专车接送他上下班,但他的车从不让孩子搭乘。赵子岳还要求孩子们自己能做的事,决不依赖别人;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遇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了人民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
  有人问赵子岳:你1981年捐赠了1万元作为青年演员进步奖基金,为什么不考虑留给儿孙一些呢?赵子岳说:“留着大笔钱财给孩子,让他们不劳而获,糊里糊涂地享受,有什么好?社会上流传的‘不学数、理、化,只要有个好爸爸’的风气要不得!旧社会,有人靠父母的遗产吃一辈子,现在也有人靠父母升学就业,靠父母住房、结婚,靠父母养育自己的孩子,而本人却一无所长,对国家没有任何贡献。我觉得,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应该减少这样的人。我们革命干部如果对后代要求不严,溺爱、放纵只会贻误子孙,祸害社会。”由于赵子岳家教严,子孙进步很快。儿子、儿媳都是共产党员。他家多次被北京市评为五好家庭。

  我们处于什么方向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正向什么方向移动。
  ——和迈兹
  不管是人还是善,小时候,可塑性都要比长大以后大得多。小时候的教养,对于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关系是非常巨大的。
——秦牧
  “爸爸”和前辈的话,固然是要听的,但也须说得有道理。
  ——鲁迅

铁榔头是这样炼成的

——排球名将郎平的父母与郎平

  郎平出生于1960年12月10日,那是一个寒凝大地的冬日。由于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家”与“小家”的经济条件都很差。襁褓时期的郎平,身体虚弱,母亲常用小米粥来补充她的营养需求,没有给过她特别的优待。对于这段生活,她的母亲坦然地认为:“那时的生活就是那样,没什么值得奇怪的。”母亲这种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艰苦生活的思想,对郎平日后的成长影响颇深。郎平7岁那年,迈进了小学的门坎儿。在北京市朝阳区东光路小学,开始了她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涯。说起郎平的性格,既有生长在北方的父亲那种豪爽和奔放,又有来自南方的母
亲那种恬静和细腻。这种优良性格使她“动”起来像个男孩子一样勇敢顽强,“静”下来又能比一般女孩子更为文静。有一回,几个男孩子要和她比赛上树,看谁上得高。别的女孩子听了都咋舌,可她却不服气地抬头看了看材的高度,然后毫不犹豫地硬是爬上去了,令伙伴们佩服不已。
郎平的父亲是个体育迷,尤其球类。一有机会,他就带着女儿到住家附近的北京工人体育馆去看比赛。父亲对体育的酷爱,影响着郎平。在郎平少年时代的记忆里,排球给她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随着岁月的迁流,郎平的个头儿越长越高了。站在同龄人当中,她犹如“鹤立鸡群”一样的突出。1973年4月里的一个周末,这是郎平值得记忆的日子。北京工人体育场业余体校排球班的老师来学校挑选队员了。已升入小学六年级的郎平,因身高而被选中去参加实际测试,这消息使她的心头掠过一阵喜悦。星期天,风和日丽。郎平和几个同学结伴来到了体校,这里聚集了许多前来测试的学生。实测内容有弹跳摸球、速跑等项目。郎平真希望自己能够测试合格,这对她来说将是一件多么快活的事情啊!经过严格的测试和选拔,身高1.69米的郎平果然榜上有名。从这一天起,排球闯进了她的生活,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排球班的训练从6月份开始,一直练到了骄阳似火的8月份。起初,训练的内容还让人感到比较轻松,可后来,难度随之加大起来。在与排球最初接触的日子里,郎平经受了体质与意志的考验。一些队员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败下阵来。特别是当初与郎平一块参加训练的同班同学小陈,也已僵旗息鼓不练了。她对郎平说:“虽说咱俩在学校里都酷爱体育,可这么大运动量的训练,咱可从没经历过。我父母可不愿意让我受这份罪,每天累得什么似的,他们可心疼了。”在以后的时间里,郎平都是独自一人去体校。枯燥、乏味。艰苦的训练,也曾使她产生过动摇,可每当此时,父母就叮咛她:“平平,吃点苦算什么,你既然喜欢打排球,就不能半途而废。”郎平始终不忘父母的鼓励,顽强地坚持下来了,并且凭着自身良好的条件和素质,凭着日长月进的球技,从短训班到了长训班,成了北京工人体育场业余体校排球班的一名正式队员。
  1974年初,刚刚从北京东光路小学毕业的郎平,伴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来到了北京陈经纶中学(原北京朝阳中学)。学校里有体操队、田径队、游泳队、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乒乓球队等多种运动队。郎平仍然对排球情有独钟,她参加了排球队,参加训练时肯于摔打拼杀,弄得一身泥土也不在乎。她比一般女孩子能吃苦,没有一点娇气。有时练接球练得两臂红肿红肿的,但她仍能咬牙坚持。无论怎样练,她都从无怨言。郎平脚上的鞋几乎是一个月穿破一双。同学们常开玩笑说:“郎平,你的球鞋又露脚趾头了。”她从不介意,就连时常穿姐姐淘汰下的衣服,她也觉得无所谓。她不在乎别人评论自己的衣着,只在乎能不能打好球。郎平性格上的淳朴、坚毅和执著越来越鲜明地表现出来,她迈向成功的步子也越来越坚实了。在这一年的秋季,郎平被选进了北京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成了排球培训班的专业队员。
  北京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二体校)是专门为高一级体育专业队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学校。在二体校,郎平出色地完成了基础训练的重要课程:身体基础、技术基础和思想基础。在身体恢复正常、技术日趋娴熟的同时,她的性格也更加开朗,意志也更加坚强,思想也更加成熟了。处在豆蔻年华时期的郎平,凭着自己始终不渝的韧劲儿,经过顽强的努力,终于成了群芳之冠,以最佳的人选进入了她日思夜想的北京队。从此,她向着顶峰开始了新的攀登。1978年,郎平参加全国排球甲级队联赛,崭露头角,被袁伟民看中,进了国家队。经过刻苦磨炼,她成为“世界三大扣球手之一”。出色的高位拦网和落地开花的扣杀技术,让世人为之震惊。

大胆委以重任

——霍英东教子经

  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先生是香港著名的实业家。他为了新中国的富强做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好事、实事。他的行动也影响了儿子霍震霆。霍震霆现任全国政协委员、霍氏集团的执行董事。他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家乡建设和中国的体育事业做了大量工作。霍震霆12岁时被送往英国求学。学习期间,父亲常常提醒儿子说:“你与父亲年幼时所处的时代大不相同了,一要好好学习,二要精通外语,三要懂国际贸易,四要读书做事都要为中国人争气,否则我不能用你。”
霍英东18岁起当苦力、小店员,后以一条拖船发迹,如今建立起了拥有90亿港元的经济集团。他的经历告诉他,教育子女,必须培养他们的坚强毅力、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所以,当霍震霆22岁学成返港后,霍英东便委其重任。这样做,一方面是想试一试儿子的能力如何,另一方面是为让儿子在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
  1986年,霍震霆领父命,带400多人的施工队伍开赴文莱,在该国首都斯里巴加湾港兴建大型货柜码头,把这个港口改造成现代化的深水港。这是关系到文莱经济发展的一项关键工程。文莱政府对此项工程十分重视,在全世界为这项工程招标,结果霍英东的有荣公司击败20多家竞争对手,夺得了兴建项目。如此重要的工程,又在海外施工,初出茅庐的霍震霆能否胜任呢?这令许多圈内人士大打问号。霍英东没有正面回答朋友们的疑问,而是大谈教子游泳的事:儿女小的时候,我曾经专门聘请游泳名将教他们学游泳。两年光阴过去了,孩子们还是“浮”不起来。于是我把教练“炒”了,自己当教练。我把那些不肯下水的小子统统打下水,逼着他们自己找到浮起来的本领,结果孩子们都“浮”起来了。霍英东以教游泳比喻培养子女的办事能力,说:“道理是同出一辙的,一定要大胆放手,不能瞻前顾后,否则会淹死的。”文莱位于赤道附近,气候湿热多雨,当时的经济十分落后,有荣公司的职工在这个伊斯兰国家施工,不仅工作困难多,而且在生活上也有很多不习惯的地方。霍震霆鼓励职工,一定要克服困难,把工程搞好,他说:“这是香港华人企业第一次在海外承包工程,工程能否按时完成,工程完成的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公司的荣誉,也关系到我们中国人办事到底行不行的问题。”霍震霆及其率领的员工勤奋工作,受到了文莱官方的好评。霍震霆出道后的第一炮就为父亲和中国人争了光。霍英东是广东番禺人,在事业有成后,念念不忘故乡的父老和故乡的山山水水,为家乡的建设做出了贡献。他与有关方面合资建造了我国第一幢五星级宾馆——广州白天鹅宾馆。宾馆大堂内建造了人工瀑布,“悬崖”上镌刻着“故乡水”三个大字。
  霍震霆也追随父亲,为家乡的建设做贡献。十年动乱刚刚结束,霍震霆便跟随父亲回到了故乡。映入他眼帘的是肮脏的旅馆、泥泞的道路、成群乱飞的苍蝇、衣衫褴楼的人群。霍震霆没有想到,自己日思夜想的故乡竟如此贫穷。但是他没有轻视故乡人,他说:“家乡的同胞都是我情同手足的兄弟。海外华人能在逆境中经历千辛万苦取得成功,内地人同样可以取得成功。”从1990年起,霍氏家族总动员,将全部精力和巨额资金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中去。霍家与番昌市政府合作,开发番禺南沙22平方公里的土地,总投资超过100亿港元,他们的目标是要把番禺的南沙建成一个具有21世纪水平的新城区,成为未来中国新兴城市的典范,让家乡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

  创业总是艰难的,敢于创业的人,便不应计较艰难。
  ——恽代英
  人总是在和险阻困难搏斗中前进的,要想没有艰险,睡懒觉,进天堂,那是空想。
  ——谢觉哉
  既不叹息过去,也不畏惧将来。
  ——蒙田
  应该冒险!这是思想的权利——要假设,要冒险。
  ——巴甫洛夫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

为了点石成金的“手指”

——李嘉诚全心扶子建业

  香港富豪李嘉诚,11岁当推销员,6年后成为该公司经理,22岁创办长江塑胶厂,几年间成了塑胶大王。后进军地产,不到10年成为地产大王。现已拥有资产约180多亿港元,成为香港首富。但知情人都知道,李嘉诚对其第二代的关心远远超过了对自己财富的关心。他深知,留给儿子们的金子,远不如留给他们一个点石成金的“手指”。李嘉诚与夫人庄月明共生育两个儿子,长子李泽钜,出生于1964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土木工程系硕士;次子李泽楷1966年出生,美国斯坦福大学电脑工程学士、企业管理硕士。龙兄虎弟大器有成,成绩斐然,现已成为李嘉诚的左膀右臂,分别在各自的经济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引起社会的关注。李嘉诚一贯勤俭诚信,在教育子女方面,他也要求儿子们在生活上克勤克俭,不求奢华;在事业上注重名誉,信守诺言。他特别教导儿子要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要努力工作。
  李嘉诚深知“人生的黄昏取决于黎明”的道理,对两个儿子的教导甚为严格。他一方面让孩子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另一方面也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兄弟俩在香港中学毕业后,父亲便送他们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留学,以利他们将来事业的发展。
  常言说“富不过三代”。富家子弟,最容易染上因富而生的坏习惯。因此,李嘉诚有针对性地培养儿子们谦虚、勤奋、节俭的品质,在生活方面不向他们提供用于挥霍的金钱。次子李泽楷谈到父母对自己的严格教育时说:“父母从不放纵我们兄弟二人,经常给我们灌输做人的道理。”谈到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勤工俭学的经历时,他说:“我和其他同学一样,零用钱得来自课余兼职,做杂工,做侍应生。每逢假日就到高尔夫球场做球童,背着装满高尔夫球棒的大皮袋,在广阔无际的球场上满头大汗地跑上跑下,如此足足做了3年多呢!”长子李泽钜1993年的婚礼在希尔顿饭店仅开了十桌酒筵,将余下的预作婚宴开支的300万元港币捐给了天主教香港教区慈善机构。
  李嘉诚重言教更重身教,很注意用自己的行为为孩子们做出榜样。他住的房子是30年前购置的老房子,常穿一身黑色西服,既非名牌也比较陈旧,穿的皮鞋是半旧的,手表是普通的。他一向不讲穿什么牌子。他的勤奋给儿子们以深刻的影响。李泽钜工作非常努力,每天经常工作10多个小时。他说:“压力来自自己。我喜欢接受挑战,我永远不会让自己停下来!我每月有一周要从香港去加拿大,一年坐飞机来回20多次。每次一下飞机便上班,确实有些累。因为两地时间颠倒,经常睡不着。”李泽楷对事业也十分投入和勤勉,经常工作到深夜,忙起来一做就是16小时。当儿子们刚刚懂事时,李嘉诚便经常对两个儿子进行颇为独特的商业实践教育。每逢董事局开会,兄弟俩就坐在专为他们设置的小椅子上,看着父亲如何与其他商人谈生意。多年来的潜移默化,加上父亲的耳提面命,儿子们对商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让两兄弟继承和发展自己创立的事业,李嘉诚在安排儿子工作的问题上可谓“处心积虑”。泽钜24岁时就被安排在中环华人行长江实业的办公室上班,跟随父亲学习经营之道,并负责处理加拿大温哥华世界博览会旧址的物业发展,同时精心安排前董事总经理周年茂、副董事总经理甘庆林等资深元老辅佐其熟悉业务。公开场合的传媒采访,李嘉诚常有意把机会让给儿子,说他对这方面情况较熟悉,回答更合适。可谓用心良苦。泽钜25岁时,李嘉诚大胆提拔他为长江实业的执行董事;26岁时,被委任为机场咨询委员会委员、汇丰银行董事;27岁时,代替父亲被委任为总督商务委员会委员,为李嘉诚逐渐“淡出”作平稳过渡。次子李泽楷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取得企业管理硕士学位后,回到香港,父亲安排他在和黄集团内工作,跟随李嘉诚的爱将马世民学艺。24岁时,李泽楷被委任和黄资金管理委员会董事;1991年3月,卫星广播有限公司(和黄集团与李嘉诚家族各占一半权益)正式成立,时年25岁的他被委任为执行副主席,李嘉诚出任主席。李嘉诚找来曾任香港电视总经理的陈庆祥出任卫视的行政总裁,辅佐次子泽楷经营。 李嘉诚教子有方,两个儿子也没有令他失望。他们初入商海便崭露头角,通过大手笔的商业投资和经营,显示出了大企业家的气魄,取得了世人注目的业绩。

  一个人应该勇敢地到世界上去,寻找更新的思想,扩大认识面,增广见闻。
  ——艾芜
  字典里最重要的三个词,就是意志、工作、等待。我将要在这三块基石上建立我成功的金字塔。
  ——巴斯德

镭是一种元素,它是属于全世界的

——居里夫人是一位教子有方的好妈妈

  被称为“镭的母亲”的居里夫人,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教子有方的好妈妈。
居里夫人一心钻研科学,很晚才结婚。婚后她生了一个女儿叫绮瑞娜。绮瑞娜出世后,居里夫人把她当做掌上明珠,疼爱地叫她“我的小皇后”。她对“小皇后”可爱啦!每天她都把女儿的体重、饮食和乳齿的生长情况记录下来,就像观察镭一样细致地观察女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绮瑞娜的胆子很小,连雨天响雷她都怕。居里夫人心想:一个人要在科学上有所发明创造,胆小怕事是不行的。于是他便有意识地注意培养她不怕雷鸣的勇气。一次夜里下大雨,居里夫人悄悄地到女儿房里一看,绮瑞娜正用被子蒙住头呢!居里夫人掀起被子,把她领到窗前,给她讲雷电的原理。从此,女儿的胆子渐渐大起来了。居里夫人深知,优裕的生活和奢侈的恶习,会误了女儿的前程。她两次得过诺贝尔奖金,收入很多,但她不让女儿挥霍浪费。她最初得到的镭,价值一百万金法郎,可算得上是百万富翁,她可以将这笔可观的财产分给女儿。但是,她没有这样做。她认为,这样做不是爱女儿,而是害女儿,不能让她做寄生虫,要让她自谋生活。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将镭赠给了实验室。她对女儿说:“镭是一种元素,它是属于全世界的,任何人都不能拿它发财致富,享受荣华富贵。”
  当居里夫人看到女儿取得优异成绩时就鼓励她,叫她不要骄傲;看到她工作松懈、精神不振时就用自己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模范行动教育她。在妈妈的教育下,绔瑞娜进步很快,1935年她和丈夫发现了“诱导”发射性,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获得了诺贝尔奖。
  ……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

  伟大的工作,并不是用力量,而是用耐性去完成的。
  ——约翰生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
  ——贝多芬
  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
  ——爱因斯坦
  科学是无国界的,它的成就是人类的公共财富。
  ——玻尔
  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了。
  ——高尔基

总统和父亲不是一回事

——铁托教子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铁托把儿子扎尔科送到反法西斯战场的前线。1944年扎尔科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负了重伤,失掉了一条手臂。当时他已是一名中尉军官。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苏联授予他两枚勋章。不久,扎尔科回到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战争最高司令部所在地维斯岛。当父亲来看望他的时候,他的伤还未痊愈。铁托默默地走到儿子的床边,望着他那残废的身躯,心情沉重地说:“孩子,要坚强,革命即将成功,人民的幸福就在眼前。”
  战争结束了,根据扎尔科的功绩,他完全可以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但铁托没有这样做,坚持让他当一个普通的公民,自食其力。后来扎尔科被送到贝尔格莱德学习,毕业后,在一个机关里当一名普通职员。他对自己的事迹从来没有宣扬过,直到他退休时,仍然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没有担任任何领导职务。铁托的小儿子米绍曾经对人说:“铁托作为总统是一回事,而作为我的父亲则又是另一回事。总统和父亲不能等同。我父亲历来对我们要求:在国家我们是普通公民,在家里我们是普通的孩子,所以,我从没有考虑利用父亲的地位和资历打算自己的前程。”
米绍从学校毕业后,根据父亲的建议,到一家机床厂参加了工作。后来,被调到萨格勒布石油工业公司,仍然是一名普通的职员。

  整个人类的幸福才是你的幸福。
  ——狄根

自己去走生活的道路

——印度电影演员帕里维拉严格教子的故事

  在电影《流浪者》里扮演法官的帕里维拉,是位蜚声世界影坛的电影明星。帕里维拉成了电影明星,儿子卡布尔神气起来,他经常驾驶着父亲的小汽车到处兜风,并夸耀自己的身世。父亲看到儿子的这种表现,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把儿子叫来,约法三章:第一,爸爸是明星,但你却是个普通人,不许到处吹嘘自己是明星的儿子。 第二,不许驾驶着我的小汽车到处游逛。第三,你虽有一定的演出才能,但不许一登台就演主角。帕里维拉还告诫卡布尔说:“在我的房子里,你是我的儿子,我们可以随便说话,无话不谈。但是,一出房间,你就是名演员的儿子,别人会捧你,抬举你,你要十分警惕!要和其他许多人的孩子一样,和许许多多普通演员一样,要自己去走生活的道路。”卡布尔没有忘记父亲的教育。这之后,他确实是以“普通人”的身份出现在一切场合的。18岁时,他才以一名场记员的身份进入银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在电影里演的尽是一些三等角色。有些人劝帕里维拉:“你儿子是有演出天才的, 凭你的地位、名声,只要对儿子稍加提携,让他演个主角,是很容易的。”帕里维拉总是说:“老子要提携儿子是不难的,让他演个主角也不愁没人捧场。但如果是这样,纵使卡布尔天赋极高,也会慢慢毁灭的。这不是真正的爱护儿子。”由于父亲的严格要求和自身努力,卡布尔终于登上了艺术表演高峰,他在《流浪者》中扮演的拉兹,轰动了世界影坛。

  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养一个孩子成人更神圣的职责了。
  ——贝多芬
  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
  ——安格尔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件好事,常人都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雨果
  艺术不是享乐、安慰和娱乐;艺术是一桩伟大的事业。艺术是人类生活中把人们的理想意识转化为感情的一种工具。
  ——列·托尔斯泰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