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决定行动 方法决定效果 细节决定成败—物理学习方法谈
阅读: 2888 时间: 2005-12-28 18:10:00 1

朱爱农,北京101中学物理教师,《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课题组成员。海淀区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物理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它的研究领域里,有“力”的较量,有“热”的爆发,有“光”的闪耀,有“电”的神奇,还有神秘的粒子在穿行。大到天体和宇宙,小到原子和原子核的内部,都有物理学的足迹。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先生说过:“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主导。”它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直接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它的各种观念、理论和方法渗透到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

另一方面怎样才能学好物理呢?这又是困扰很多中学生朋友的问题。

一、物理课程学习中的问题

有一句话是一些同学们对理科各科特点的总结:“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习题做不完”,由此反映出许多同学认为高中物理难学!其实一些学生觉得物理“难学”,并非智力不足,相反有很多人“天资聪慧”,他们之所以觉得“难学”,是因为在上高中前就听“过来人”说过:“高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难的”;加之初中定性讨论的内容多,而高中则以定量研究为主,数学能力、空间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的要求明显提高,初中与高中衔接梯度大、难度高。切身的感受进一步证实了学长们的话,于是高中物理的难度无形中又被放大了许多,久而久之在他们不成熟的心里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心理障碍:物理真难学!

进入高中学习后,由于“物理真难学!”的心理影响,加之学习方法不能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要求,即使一些概念、定律背下来了,由于不能很好地理解,面对着一道道的物理题,就像是雾中看花一样,总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而无法求解,即所谓“(上课)一听就懂,(课本)一看就会,(习题)一做就错”,至今还有很多高年级的同学在说“我觉得花在物理学习上的时间并不少,习题也没少做,可成绩却总是上不去”,总有投入不少,产出却不佳的失望。所有这些使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逐渐地一些同学对物理学习就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出现了“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尴尬局面。

在试题答卷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功不熟练,比如不能正确做受力分析,整体法、隔离法选择研究对象不过关,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不会画圆运动轨迹等等;计算能力较差,究其原因是由于平时练习中,多数同学都是使用计算器做数字运算,像1/2等于0.2,1/5等于0.5这样的错误在试卷中比比皆是;实验能力比较缺乏,很多同学在学习中重视理论习题的研究,轻视甚至忽视物理实验,演示实验看“热闹”,学生实验当成“动手玩”,结果基本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设计、仪器读数等都无法完成;另外像画图不准确,文字、符号书写不规范,解题过程不完整等都是考试失分的原因。

诚然,高中物理有一定难度,我们还有没有学好的希望呢?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要有信心,同时要有适合物理学科特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如何解决物理学习中的问题?

(一)、态度决定行动

曾经带领中国足球队冲出亚洲的主教练米卢先生曾经有一句著名的口号“态度决定一切”。

如果我们的同学初上高中,一开始就对物理产生了畏难心理,背着沉重的包袱以消极的态度面对物理,学习的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学习的效果怎样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作为老师和家长有责任帮助同学消除心里障碍,调整好学习心态。其实,既然高中物理是按照教育学、心理学规律科学地安排给我们中学生的课程,虽然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我们不放弃它,以科学的方法对待它,就一定能掌握好!当然我们要明确高中物理的特点,初中物理要求我们记忆的东西比较多,要求我们具备形象思维的能力;而高中物理要求更多的则是理性思维,要求我们理解的成分更多,特别是高中物理中规律、定理公式等比较多,对学生能力要求提高,在考试说明中明确了物理学习的五种能力要求: ①理解能力;②推理能力;③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④获取知识能力;⑤分析综合能力。

由此可知,学习高中物理单纯地死记硬背是不能行的,必须在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物理规律去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

因此,只有调整好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物理课程的学习,才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迈出坚实有益的步伐——态度决定行动,有了积极的态度,才会有积极的行动。在此,不妨带上一些霸气——我一定能学好物理。

(二)、方法决定效果

学好高中物理没有捷径,但却有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方法是点金术,是我们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保证,是通向成功的桥梁。我们可以从“预习→听课→复习→练习→总结→创新”六个环节入手。

1.预习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个环节,也是自己独立获取新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课前的自学、预习,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一则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对于需要用到但又遗忘了的已学知识,课前及时补上,上课时就不会感到太困难了;二则可以帮助我们做好新旧知识衔接,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范围和要求,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第三,可以使我们带着预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去听课,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一个人从肯定开始,必然以疑问告终;如果他准备从疑问着手,则会以肯定告终”。这样带着疑问去听课,从心理学规律上看就有解决问题的需要,从而产生求知欲望,形成探索和发现知识、探索规律的动力,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从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关键问题上去理解、思考和分析,集中精力、明确目标,取得最好的听课效果。

2.听课
   听课是我们在校学习的中心环节。在课堂上,老师要系统地讲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所遵循的基本规律,指导同学们观察和完成实验,组织讨论和探究新规律、新方法,为同学们点拨思路、纠正错误,并在科学方法的探索和应用上做出良好示范。因此,课堂听讲要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抓住课堂教学的主线。

对于新授课,老师是如何引入新概念、新定理、新定律的?引入这些新知识有什么作用?与以前的知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对这样一些问题要能够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主动自觉地思考,并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维和接受。例如,高一物理直线运动的学习中,一个重要概念加速度a的引入:初中主要研究匀速直线运动,但实际物体运动中,运动速度v总在发生变化,因此要引入加速度a来描述速度变化的规律,虽然加速度a与速度v之间无论大小还是方向都没有直接关系,但它们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加速度a通过时间累积决定速度的变化△v,即△v=at,再通过初速度v0才能决定瞬时速度vt,即vt= v0+△v= v0+at。再如,应用牛顿定律我们已经可以很好地解决许多关于力和运动的题目,为什么还要引入动能定理来解题?之后为什么还要再引入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这都是我们听课时需要注意的主线。

对于习题讨论课,应用物理规律解题的条件、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步骤,解题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这是我们上课需要注意的问题。

实验课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观察和操作动手能力。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课本上的实验内容从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到课后小实验、小制作等近百个,由此可见高中物理的学习与实验是分不开的。通过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还可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实验时,一定要明确实验的目的,由实验的目的确定实验原理,再由实验原理选择所需要的实验仪器种类和性能,然后设计出完整、有效的实验步骤。在实验中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要通过分析明确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准确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的数据。最后要对所得的数据进行运算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实验完成后,有时还需要对一些有疑惑的问题和误差做进一步行的分析。细心观察,使自己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这对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研发等都是非常有益的。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听课的内容转瞬即逝,我们记忆的知识的随时间延伸会逐渐遗忘,为了后续课程的顺利学习,听课要做笔记,记下课堂教学主线的框架,记下课堂疑点、难点的突破口,以及对自己学习有启发的思路、方法、结论,内容比较多的,可以在课后依照听课的记忆做课后记。

3.复习

高中同学功课多、学习任务重,有的同学为了节省时间,课后总是急着去完成作业,结果是一边做作业,一边翻书、看笔记、找公式,孰不知,这么做是钝刀砍柴,既费时费力,效果又差。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功”,在这里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知识在学习最初的两三天内遗忘是最快的,也是最多的,因此,课后我们首先应该静下心来将当天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进行复习,可以是闭上眼睛“放电影”,通过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回忆战胜遗忘。也可以是对物理概念的进一步思考,因为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最起码的要求,它在物理学习中的地位好比是一座大厦的基础。还可以是对公式、定理的重新推导,从而在记忆理解物理公式的同时,深入体会它的物理意义及其适用条件,为进一步灵活应用做好准备。

通过课后复习,及时地对课堂知识进行认真的思考、回顾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练习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第一句话,不做题不行。在复习的基础上,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一定量的练习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还要有一定的难度,通过练习,可以帮助我们记忆、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

第二句话,光做题也不行。做题必须经过积极思考和总结,领悟其中的道理,才能能真正掌握解题的要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做题必须做明白!每完成一道题,要思考明确三个问题:第一,这一道题考查了那些知识点,明确属于哪一部分的习题;在编制题目过程中,命题人往往会设计一些隐含条件或者易错的问题,也可能是临界条件或者极值问题等等来考查同学学习的能力水平,我们可以称之为题目“陷井”。因此第二点就要注意寻找题目中设定的“陷井”,或者叫关键点。第三,注意分析题目中哪些条件,怎样给我们指明解题的方向。在应用一定的规律、方法解答完题目后,一定要注意分析是题目中哪些条件提示我们应用这样的规律、方法解答问题。高中物理涉及物理规律、方法比较多,例如解决力学问题有三把金钥匙:应用牛顿定律、运动学公式解题;应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应用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解题。具体到某一题目,应该运用哪一方法才能方便、迅速地解题,必须根据题目的条件和设问来确定。经常有些同学课后作业、单元测试都能完成得很好,但在期中、期末这样的综合考试时由于题目多、范围广有时却没有思路,就是这一点没有思考好。因此,注意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培养解题的方向感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

5.总结

在复习的基础上,要养成归纳、总结物理知识的习惯,使零散的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对每一个单元、每一章节引入的概念、规律,一些典型的习题及其基本的解题方法,及时加以归纳、总结,直至对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结构、思维方法构建完整知识结构,总结积累解题方法。

6.创新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写入党的教育方针,创新意识是创造发明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启动创新思维,产生创新方法,获得创新成果。

培养创新意识是当今教育的主流,因此在物理考试中,经常出现,如体现学科与STS(科学·技术·社会)广泛联系的试题,这类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关注社会,有利于培养其科学素养,达到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之目的;再如,创新实验设计题目等。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意识,大胆质疑,进行探索。如一题多解,应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可以增强思维的开阔性,还可以通过不同方法的对比,找到在不同条件下最佳解题方案,同时对物理规律之间的联系、应用条件也会有更深刻地认识。针对各种典型过程模型,如子弹打木块模型、人船模型、速度选择器模型等,需要认真分析理解,做到掌握一个模型,会解一片问题,即多题一解,在这方面还要适当联系实际。物理实验要明确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这样才能完成创新实验的设计。总之,创新既是近年来高考改革的特点,同时也是学好物理的重要途径。

(三)、细节决定成败

经常在考试结束后听到同学有这样那样的抱怨,一些会做的题,要么条件看错了,要么公式写错了,还有分式的分子、分母写反了,或是数字运算错误,该得分的题目因为不该发生的错误而丢分。因此在复习和考试中一定要注意细节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最终的结果,所以有的老师说,考试中不怕某一道题没有做,最怕每道题都有失分。每道题都有失分,这是考试得高分之大忌!

高中物理课程学习中,要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做到概念清、规律熟。确切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这是正确分析、解答物理问题的基础。要努力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考试答题过程中,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对每一道题都要逐字逐句,仔细审题,答题时受力图、轨迹图、过程草图等要完整、规范,文字、符号书写要清楚、准确,字母的大小写、上下角标要区分清楚。积极思维,想象情景,建立模型,分析过程,寻找规律,列出方程,最后运用数学方法求解、讨论结果,数学运算要准确,解题过程要完整、有效——细节决定成败。

三、高考给我们的启示

(一)、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

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仍是命题重要意图,多数题目的要求是理科学生复习后可以达到的。

1.运用对比的方法

例:空间中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一带电量为+q、质量为m的粒子,在P点以某一初速开始运动,初速方向在图中纸面内如图中P点箭头所示。该粒子运动到图中Q点时速度方向与P点时速度方向垂直,如图中Q点箭头所示。已知P、Q间的距离为l。若保持粒子在P点时的速度不变,而将匀强磁场换成匀强电场,电场方向与纸面平行且与粒子在P点时速度方向垂直,在此电场作用下粒子也由P点运动到Q点。不计重力。求:

(1)电场强度的大小。

(2)两种情况中粒子由P运动到Q点所经历的时间之差。

(2004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第24题)

分析:两次粒子都是从P点运动到Q点,但一次是在匀强磁场中运动,一次是在匀强电场中运动,运动性质、轨迹、研究方法都不相同,通过对比求解,对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和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问题的掌握是非常有益的。

(1)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以v0表示粒子在P点的初速度,R表示圆周的半径,则有

由于粒子在Q点的速度垂直它在P点时的速度,可知粒子由P点到Q点的轨迹为1/4圆周,故有

E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a表示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度的大小,tE表示粒子在电场中由p点运动到Q点经过的时间,则有qE=ma

水平方向竖直方向R=v0tE

由以上各式,得

(2)因粒子在磁场中由P点运动到Q点的轨迹为1/4圆周,故运动经历的时间tE为圆周运动周期T的1/4,即有tE=T/4

解得磁场中运动时间;电场中运动时间

2.多侧面、多角度认识问题

例:一个小球从高处自由下落,打在一个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忽略空气阻力,则小球压缩弹簧的过程中

(1)小球的速度、加速度如何变化?

(2)小球的重力势能与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如何变化?

(3)小球的加速度最大值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加速度。

分析:对小球压缩弹簧的过程,三个问题实际上是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同一运动过程进行考察。

通过对物体受力分析,由力和运动关系可知,刚接触弹簧瞬间,加速度a1=g,之后随弹力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大,直到平衡位置时,加速度a2=0,速度达到最大;之后加速度方向向上且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弹簧压缩到最短,速度减小为零,加速度a3达到最大。因此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小球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小球压缩弹簧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弹性势能逐渐增大,但它们的和不能直接确定。由于这一过程只有重力和弹簧弹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和一定,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即动能先增大后减小,因此小球的重力势能与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先减小后增大。

第三问是从简谐振动角度考察,简谐振动具有对称性:运动到关于平衡位置对称的两个位置时,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相同。因此,当小球运动到平衡位置下方与小球刚接触弹簧位置对称的点时,加速度大小为g(方向向上),速度方向向下,所以弹簧压缩到最短时,加速度将大于重力加速度。

(二)、注重能力素质提高

在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指导思想中明确了三点:①以能力测试为主导②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分析问题能力

考查分析应用能力,知识并不是障碍,关键是物理判断能力。

例:在同时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空间中取正交坐标系Oxyz(z轴正方向竖直向上),如图所示.已知电场方向沿z轴正方向,场强大小为E;磁场方向沿y轴正方向,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重力加速度为g.问: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从原点出发的质点能否在坐标轴(x、y、z)上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若能,m、q、E、B、v及g应满足怎样的关系?若不能,说明理由。

(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二(物理)第24题)

分析:本题涉及带电质点在复合场中的受力及运动中是否受力平衡的分析。关键是确定运动方向,然后在运动方向上根据受力分析是否受力平衡。

已知带电质点受到的电场力为qE,方向沿z轴正方向;质点受到的重力为mg,沿z轴的负方向。

(1)假设质点在x轴上做匀速运动,则它受的洛伦兹力必沿z轴正方向(当v沿x轴正方向)或沿z轴负方向(当v沿x轴负方向),要质点做匀速运动必分别有

qvB+qE=mg

qE=qvB+mg

(2)假设质点在y轴上做匀速运动,则洛伦兹力为O,必有qE=mg

(3)假设质点在z轴上做匀速运动,则它受的洛伦兹力必平行于x轴,而电场力和重力都平行于z轴,三力的合力不可能为O,与假设矛盾,故质点不可能在z轴上做匀速运动。

2.审题能力(隐含条件、临界条件的分析)

培养独立学习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教育理念,考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选拔学生学习潜能的重要方面。

例:甲,乙两个小孩各乘一辆冰车在水平冰面上游戏,如图所示。甲和她的冰车质量共为30kg,乙和他的冰车质量也是30kg。游戏时,甲推着一个质量为15kg的箱子,共同以2m/s的速度滑行。乙以同样大小的速率迎面滑来,为避免相撞,甲突然将箱子沿冰面推给乙。箱子滑到乙处时乙迅速把它抓住。若不计摩擦。甲要以多大的速度(相对于冰面)将箱子推出,才能避免与乙相撞?

分析:本题的关键是分析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v甲 = v乙(容易出现的错误是认为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为v甲=0)。

取向右为正方向,设甲推出箱子的速度为u,对甲和箱子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m)v = M v甲 + mu

对乙和箱子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muM v = (M+m) v

不相撞的条件为:v甲≤v乙代入数据解得:u≧5.2m/s

3.联系实际的能力

物理知识是源于生产、生活的实际和科学实验的,但由于平时的物理教学和考试中较多见的是以物理语言给出的、以理想化的过程或者现象为研究对象的题目,即“纯物理模型题”,对于如何在生产、生活、科技中的实际问题中运用物理知识缺少经验和训练。当我们用物理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对应的理想实体模型或理想过程模型,就是把实际问题模型化。模型化之后,才能运用已有物理知识和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解决联系实际的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

例:为了安全,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之间应保持必要的距离。已知某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v=120km/h。假设前方车辆突然停止,后车司机从发现这一情况,经操纵刹车,到汽车开始减速所经历的时间(即反应时间)t=0.50s。刹车时汽车受到阻力的大小f为汽车重力的0.40倍。该高速公路上汽车间的距离s至少应为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分析:题目给出的是一个实际问题的背景,需要建立起熟悉的运动模型。

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作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距离s1=vt

设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汽车的质量为m,有f=ma

自刹车到停下,汽车运动的距离

所求距离s=s1+s2

由以上各式得s=1.6×102m

例:下图是导轨式电磁炮实验装置示意图。两根平行长直金属导轨沿水平方向固定,其间安放金属滑块(即实验用弹丸)。滑块可沿导轨无摩擦滑行,且始终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电源提供的强大电流从一根导轨流入,经过滑块,再从另一导轨流回电源。滑块被导轨中的电流形成的磁场推动而发射。在发射过程中,该磁场在滑块所在位置始终可以简化为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其强度与电流的关系为B=kI,比例常量k=2.5×10-6T/A。已知两导轨内侧间距l=1.5cm,滑块的质量m=30g,滑块沿导轨滑行5m后获得的发射速度v=3.0km/s(此过程视为匀加速运动)。(1)求发射过程中电源提供的电流强度;(2)若电源输出的能量有4%转换为滑块的动能,则发射过程中电源的输出功率和输出电压各是多大?(3)若此滑块射出后随即以速度v沿水平方向击中放在水平面上的砂箱,它嵌入砂箱的深度为s'。设砂箱质量为M,滑块质量为m,不计砂箱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求滑块对砂箱平均冲击力的表达式。

文本框: 电  源

(2005年北京高考理综(物理)第25题)

分析:本题是导轨式电磁炮实验研究装置,解题的关键是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对应的理想过程模型,滑块沿导轨滑行过程是在安培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击中水平面上的砂箱获得运动是子弹打木块模型。

(1)由匀加速运动公式 a==9×105m/s2

由安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F=IBl=kI2l,kI2l=ma因此I==8.5×105A

(2)滑块获得的动能是电源输出能量的4%,即PΔt×4%=mv2

发射过程中电源供电时间Δt==×10-2s

所需的电源输出功率为P==1.0×109W

由功率P=IU,解得输出电压U==1.2×103V

(3)分别对砂箱和滑块用动能定理,有 fsM=MV2f'sm=mV2-mv2

由牛顿定律f=-f'和相对运动sm=sM+s'由动量守恒 mv=(m+M)V

联立求得fs'=·mv2故平均冲击力f=·

4.实验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过程隐含了丰富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包括了实验技能和处理实验问题的本领,又包括思辨性的猜想和假设,逻辑的思考和论证,准确的测量和数据分析,严密的推理和清晰的表述,成为考查学生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区分中上程度学生的重要途径。

(三)、应对生题策略

“生题”是相对常见的熟悉的题而言的,也称为信息题,题目先介绍一些学生不知道的知识或者资料,,要求考生在读题过程中获得这些信息、学会这些知识。在高考中运用信息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习题往往紧密联系生产或生活实际,或者联系近代物理知识,紧扣物理学前沿,使考题具有更浓厚的时代气息。

信息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很新、还可能很深奥,但由于是现场学习的知识,一般不会太难、太复杂,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知识和思维上的难度一般也不会太大,“题目的立意新、思维起点高,但知识落点低”是这类题目的特点。对这类生题,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从心理上有足够的信心

2.认真审题,提取有用信息

3.与相关知识相联系,建立熟悉的模型

4.运用已学知识解答

例:静电透镜是利用静电场使电子束会聚或发散的一种装置,其中某部分静电场的分布如图所示。虚线表示这个静电场在xoy平面内的一簇等势线,等势线形状相对于ox轴、oy轴对称。等势线的电势沿x轴正向增加,且相邻两等势线的电势差相等。一个电子经过P点(其横坐标为-x0)时,速度与ox轴平行。适当控制实验条件,使该电子通过电场区域时仅在ox轴上方运动。在通过电场区域过程中,该电子沿y方向的分速度vy随位置坐标x变化的示意图是()

分析:静电场的电场线应与等势线垂直,且沿电场线电势依次降低,由此可判断ox轴上方区域y轴左侧各点的场强方向斜向左上方,y轴右侧各点的场强方向斜向左下方. 电子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水平分力沿x轴正方向,与初速方向相同,因此,电子在x方向上的分运动是加速运动,根据空间对称性,电子从x=-x0运动到x=x0过程中,在y轴左侧运动时间比在y轴右侧运动的时间长。电子受到电场力的竖直分力先沿y轴负方向,后沿y轴正方向. 因此电子在y方向上的分运动是先向下加速后向下减速,但由于时间的不对称性,减速时间比加速时间短,所以,当x=x0时,vy的方向应沿y轴负方向。所以D选项正确。本题分析时应抓住空间的对称性和时间的不对称性。

综上所述,学习物理大致有六个层次,即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用,渐逐熟练,熟能生巧,有所创新。通过预习、听课学会基本的概念、规律,然后通过课下及时复习记住这些内容,再通过练习学会使用物理规律、方法解决问题,之后通过进一步练习和总结,提高分析综合能力,达到能够根据题目不同的要求,熟练运用所掌握的规律、方法去分析、解决各类比较复杂的问题,并最终达到学习物理的最高境界——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点赞是一种美德
1次
转发是一种境界
网友评论
置顶